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祿的意思、百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祿的解釋

(1).猶多福。《詩·小雅·天保》:“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隋書·音樂志中》:“降斯百祿,惟響惟應。” 唐 白居易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序:“自佐邑從軍,連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祿,號良二千石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頒行诏書》:“速即丢魔鬼,歸親爺,方可受天百祿也。”參見“ 百福 ”。

(2).小兒出生滿百日舉行的賀宴。《再生緣》第二十回:“媳婦們俱坐罷,今日孫兒百祿,友戚齊臨,可謂合歡矣!”參見“ 百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祿是漢語中的傳統複合詞,由“百”(泛指衆多)與“祿”(福氣、福分)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多福、大福,常引申為福運綿長、吉祥安康的祝頌之意。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多福”,指豐厚的福祿。例如《詩經·小雅·天保》中“罄無不宜,受天百祿”,意為萬物皆宜,承受上天賜予的衆多福澤。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祿”本義為“福”,與“百”結合後強化福氣之盛,強調福報的廣泛性與持久性。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祿”字條。

  3.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現代用法中,“百祿”多用于書面語或吉祥祝頌,如“百祿鹹臻”(各類福氣齊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文化内涵與典籍用例

  1. 《詩經》中的祥瑞象征

    《商頌·玄鳥》載:“殷受命鹹宜,百祿是何(荷)”,描述商朝承受天命,肩負上天所賜的百種福祿,體現“百祿”與天命、國運的關聯。

    來源:《詩經·商頌·玄鳥》。

  2. 古代治國理念的體現

    《尚書·洪範》提出“五福”概念(壽、富、康甯、攸好德、考終命),“百祿”可視為其擴展,象征統治者以德政凝聚天下之福。

    來源:《尚書·洪範》。

  3. 民俗文化中的吉祥符號

    傳統年畫、器物紋飾中常見“百祿”圖案(如鹿諧音“祿”),寓意家族昌盛、子孫綿延,如“百祿圖”即以百鹿構圖表達此意。

    來源: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史論集》。


三、現代應用與延伸

“百祿”作為承載中華福文化的核心詞彙,既具辭書定義的“多福”本義,亦在曆史語境中融合了天命觀、倫理觀與民俗信仰,成為貫通古今的吉祥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百祿”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多福
    源自古代對福氣的祈願,指代上天賜予的多種福分。例如《詩經·小雅·天保》中“罄無不宜,受天百祿”,意為順應天命、承納百福。此意亦見于《隋書》《太平天國文獻》等典籍。

  2. 百日賀宴
    指嬰兒出生滿百日時舉行的慶祝儀式,屬于傳統生育風俗,流行于全國,尤以江浙滬地區為盛。清代小說《再生緣》中“今日孫兒百祿”即為此意。

二、文化寓意

三、曆史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後逐漸從宗教祈福擴展至民俗活動,并在唐代白居易的詩文、清代文學作品中延續使用,體現了從“天賜之福”到“人間慶典”的語義延伸。

四、現代應用

如今“百祿”更多用于文化語境,如傳統節日祝福、藝術創作主題等,部分地區仍保留百日宴習俗,但簡化了儀式流程。

别人正在浏覽...

班錫暴橫弊薄鼻梁子不辟子卯舂酋搥胸跌足醇素從服大系登山運動紡緝黼命杆菌格格不入耕壇乖違拐子頭和媚和韻黃昏湯黃鐵礦雞膚鶴發濟救井鲋棘薪拘俗嬾架掠影浮光遼警嫠獨賃仆六零六鹿頭關毛中書馬蠅牡菣凝浄葩經強幹弱枝牽羁清英秦客入局掃扇風點火賞鑒生三聲态食樏勢望石心木腸淑清松椟讨缺逃移田衣投化途窮邪魔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