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鏡華 ”。指菱花鏡。常美稱鏡子。 北周 庾信 《夢入堂内》詩:“日光釵燄動,窗影鏡花搖。” 倪璠 注:“《飛燕外傳》有七出菱花鏡一奩,故雲鏡花。” 唐 楊濬 《送劉散員》詩:“鏡華當牖照,鉤影隔簾生。” 宋 張先 《碧牡丹》詞:“鏡華翳,閒照孤鸞戲。”
“鏡花”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兩個層面理解,具體如下:
字面指代
原指古代銅鏡(尤其菱花鏡)上的花紋或倒影。北周詩人庾信在《夢入堂内》中描述“窗影鏡花搖”,這裡的“鏡花”即指鏡中映照的花影。唐代楊濬的詩句“鏡華當牖照”也以“鏡華”(同“鏡花”)代指鏡面反射的光影。
器物美稱
古代詩詞中常以“鏡花”作為鏡子的雅稱。例如《飛燕外傳》記載的“七出菱花鏡”,因鏡背雕刻花紋精美而得名。
虛幻意象的象征
與“水月”結合為成語“鏡花水月”,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此用法最早見于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如“鏡花水月皆虛幻”,後被佛教文化吸收,用以闡釋世間萬物的空幻本質。
文學中的哲學意蘊
宋代張先《碧牡丹》中“鏡華翳,閒照孤鸞戲”,通過鏡中殘影暗喻人生際遇的飄渺無常,體現了對虛幻與真實的思辨。
如需進一步探究“鏡花水月”的宗教或文學拓展,可參考中的佛教釋義及詩詞例證。
鏡花是指在鏡子中出現的花朵,也可指在虛幻中出現的事物。這個詞常用來比喻虛幻的事物或不真實的現象。
鏡花的部首是鏡字的鏡部(jìng),拆分部首依次為⼀、八。鏡花的總筆畫數為⼋。
《鏡花緣》是中國古代著名小說《紅樓夢》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個妖精用幻術制造出的虛幻花園,其中包括了許多奇特的事物。因此,人們常用"鏡花"這個詞來比喻虛幻、幻化的事物。
鏡花的繁體字為鏡花。
古代漢字寫作"鏡華",在現代漢字演變中,部分結構被簡化,變為了"鏡花"。
1. 彙演中,歌舞節目給觀衆們帶來了一場如夢如幻的鏡花之夜。
2. 他的成功隻是一場鏡花水月,實際上他一無所得。
鏡花并沒有明确的常用組詞,因其常用于比喻虛幻的場景或現象,所以沒有固定的搭配詞。
虛幻、幻象、幻化、夢幻
真實、實在、實際、現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