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猾贼的意思、猾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猾贼的解释

(1).奸狡。《史记·高祖本纪》:“ 怀王 诸老将皆曰:‘ 项羽 为人僄悍猾贼。’” 宋 陆游 《游诸葛武侯台》诗:“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明史·奸臣传·阮大鋮》:“ 大鋮 机敏猾贼。”

(2).奸狡之人。《后汉书·马融传》:“猾贼纵横,乘此无备。”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有猾贼十许人,一呼其间,吏兵皆弃而走耳。” 清 唐甄 《潜书·独乐》:“﹝ 唐6*子 ﹞尝读《汉书》,至《严光传》,勃然大怒,椎几而起,投书於地,駡之曰:‘猾贼!我知汝折辱圣主,为 王莽 报仇者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现在呢,小官僚已半文不值了,剥削方法换了,不做野蛮的强盗(督军),就得做文明的猾贼(洋行买办)。”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猾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猾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猾贼(huá zéi)

指奸诈狡猾、心怀不轨之人,常带有"阴险狡诈""背信弃义"的贬义色彩。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第128页)

    猾贼:奸狡为害。

    例证:《史记·高祖本纪》:"项羽为人僄悍猾贼。"

    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猾贼:奸诈害人。

    例证:《汉书·萧何传》:"项王猾贼肆虐,天下叛之。"


三、古籍用例分析

  1.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为人僄悍猾贼,所过无不残灭。"

    解析:此处指项羽性情凶暴狡诈,行军所至之处皆行屠戮掠夺之事。

  2. 《汉书·萧何传》

    "项王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又猾贼肆虐,天下叛之。"

    解析:强调项羽背信弃义("背约")且以奸诈手段残害百姓("肆虐")。


四、语义演变

该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多见,多用于批判暴君、叛臣或乱世枭雄,隐含道德谴责。现代汉语中,"奸猾""狡诈""奸佞"等词更常用,"猾贼"多见于历史文本研究或仿古表达。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3. 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班固. 《汉书·萧何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标注采用纸质文献通行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猾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á zé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奸狡:形容人狡猾、诡诈,带有阴险的特质。例如《史记·高祖本纪》提到项羽“僄悍猾贼”,即指其性格凶悍且狡诈。
  2. 奸狡之人:指代心机深沉、惯用欺骗或偷盗等手段的恶徒。如《后汉书·马融传》用“猾贼纵横”描述奸邪之徒趁虚作乱。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评价反面人物。例如《明史》称阮大铖“机敏猾贼”,突显其机警却阴险的性格。
  2. 文学创作:陆游在诗中用“典午称猾贼”暗讽司马氏(“典午”为“司马”的隐语)的奸诈。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权威来源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汉语大词典》《史记》《后汉书》等典籍的记载,以及现代词典的解析。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昧白玉钩捶殴当承雕鹗返顾风暴潮风月场怫逆附托高肓高厉供销社馆东关灸龟壳合页厚密护摄讲磨嚼徵借拟金络金针虫久替绢光絶蹯老郎神了手乐往哀来竻竹丽美流浪汉龙华三会莽跳訬訬冥阨沫水哞哞昵道涅石你争我夺偏不的秦谶掺袂砂洲事与愿违树名松箲套口供桃叶妓天晷跳脚贴里铁线篆亡日瓦丝文檄详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