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奸狡。《史记·高祖本纪》:“ 怀王 诸老将皆曰:‘ 项羽 为人僄悍猾贼。’” 宋 陆游 《游诸葛武侯台》诗:“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明史·奸臣传·阮大鋮》:“ 大鋮 机敏猾贼。”
(2).奸狡之人。《后汉书·马融传》:“猾贼纵横,乘此无备。”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有猾贼十许人,一呼其间,吏兵皆弃而走耳。” 清 唐甄 《潜书·独乐》:“﹝ 唐6*子 ﹞尝读《汉书》,至《严光传》,勃然大怒,椎几而起,投书於地,駡之曰:‘猾贼!我知汝折辱圣主,为 王莽 报仇者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现在呢,小官僚已半文不值了,剥削方法换了,不做野蛮的强盗(督军),就得做文明的猾贼(洋行买办)。”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猾贼汉语 快速查询。
“猾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á zé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以上释义综合了《汉语大词典》《史记》《后汉书》等典籍的记载,以及现代词典的解析。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辞书。
猾贼是指行为狡诈、不义行径的坏人,常常以欺骗、偷盗等手段获取个人利益。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猾贼的首部是犬(犭),意为狗或犬类动物。贼的首部是贝(贝丶),意为贝壳。正是由这两个部首组成了猾贼这个词。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猾贼的笔画数为15画,其中犬部为4画,贝部为11画。
猾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形容那些经常使用欺骗手段、行为不公正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那些狡猾的坏人。
猾贼的繁体字为「猾賊」,将简体字中的「贼」换为「賊」,两个字的意义相同。
根据《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记载,猾贼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滑賊」。在这个写法中,「滑」字意为狡猾、狡诈,与「猾」字相近。
1. 这个猾贼用偷换概念的方式骗取了很多人的钱财。
2.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人,他们可能是猾贼。
猾贼组词:猾夫、猾妇、猾狗、贼眼等。
猾贼的近义词有狡猾、奸诈、狡诈、阴险等。
猾贼的反义词有正直、诚实、善良、正义等。
百代伴游保和殿辩章鼻音补白本不匡趁手撦拽楚巫鬟单跪雕金堆房敦敬飞凫舃封建论封外诰籍瓜瓞挂鞋顾见黄茅简称急兵挤擦精巧进取心基频久竹老伯连番列地临幸迈等密陀僧模山范水默牖倾谄轻疎秋溜屈迹任待磉磴三观闪些儿牲架摅光睡眼朦胧疏义随计飧粥添换添寿天殃屠馘渭浊泾清文章树嫌衅先醒斜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