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匏勺的意思、匏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匏勺的解釋

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禮器。《後漢書·禮儀志下》:“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後漢書·祭祀志上》“天地共犢,餘牲尚約” 劉昭 注引《黃圖》:“牲欲繭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貴誠因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匏勺”是古代一種用匏瓜制成的舀酒器具,常用于祭祀等禮儀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páo sháo,由“匏”(葫蘆的一種)和“勺”(舀取工具)組成,字面意為“匏制的勺子”。其功能類似現代瓢,主要用于舀酒或水。

  2. 結構與用途

    • 材質:以成熟的匏瓜(葫蘆變種)剖半制成,輕便耐用。
    • 用途:古代祭祀時舀酒的重要禮器,如《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匏勺與瓦鼎等器具配合使用,容量為“一升”。
  3. 曆史與文獻例證
    在《後漢書·禮儀志下》中明确提到:“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說明其在禮儀中的規範性和象征意義。此外,《楚辭》注疏中“瓟瓥”一詞也被解釋為“匏勺”,可見其别稱或關聯器具的存在。

  4. 文化意義
    作為祭祀禮器,匏勺不僅體現古代“尚樸”的禮制思想(如選用天然材質),也反映了早期器物與自然資源的密切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器形制或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匏勺

匏勺(páo sháo)是指一種古代的器皿,由匏瓜制成的蒲團形容器和用來舀取物品的勺子組成。匏勺在古代常用于盛裝食物、酒水等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匏勺的拆分部首為匚(fāng)和勺(sháo),拼音分别為páo和sháo。其中,匚部表示匏勺的外形結構,勺部表示勺子的形狀。

匏的筆畫為8畫,拼音為páo,表示匏瓜的外形。勺的筆畫為3畫,拼音為sháo,表示勺子的形狀。

來源

匏勺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匏瓜是一種常見的蔬果,人們發現匏瓜的殼結實且具有一定的韌性,于是開始将其加工成器皿。後來,人們又創造出可以舀取東西的勺子,将匏瓜的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形成了匏勺。

繁體

匏勺的繁體字為“匏勺”,讀音依然為páo sháo。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匏勺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匏勺的字形可能會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将匏勺盛滿了水果。

2. 她用匏勺舀起了一勺米飯。

3. 這對匏勺是我家的傳家寶,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組詞

匏勺的相關詞語有:匏瓜、勺子、盛裝、蒲團。

近義詞

匏勺的近義詞有:匏器、匏道、蒲團勺。

反義詞

匏勺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