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薯的意思、紅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薯的解釋

[sweet potato] 甘薯的通稱

詳細解釋

甘薯的通稱。 王願堅 《黨費》:“她揭開砂罐,拿出兩個紅薯絲子拌和菜葉做的窩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薯(學名:Ipomoea batatas)是漢語中常見的農作物名稱,指旋花科番薯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塊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核心含義為“一種塊根肥大、富含澱粉的栽培植物,可食用或作飼料”。該詞由“紅”與“薯”構成複合詞,“紅”描述塊根表皮常見顔色,“薯”源自《說文解字》中“藷”的異體字,特指地下塊莖類植物。

從植物學角度,《中國植物志》電子版記載其形态特征為:莖匍匐或纏繞,葉心形至掌狀分裂,花冠鐘狀呈粉白色,地下塊根紡錘形,表皮顔色因品種差異呈現紅、黃、白等色。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志》指出,其栽培曆史可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由東南亞傳入福建,現已成為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

營養學領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食物成分表》顯示,每100克紅薯含維生素A 709μgRE、膳食纖維3.0克、鉀130毫克,具有“高鉀低鈉”的典型營養特征。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名錄收錄的“商丘紅薯”“臨安小香薯”等品種,均體現其地域特色和品質認證。

語言學維度,《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在北方方言中的别稱“地瓜”,而閩南語區多稱“番薯”,粵語區則稱“番葛”,這些異名系統反映農作物傳播路徑和地域文化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紅薯,學名番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種廣泛栽培的農作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名

紅薯是旋花科番薯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塊根是主要食用部分。在不同地區有20餘種别稱,例如: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地上部分:莖蔓匍匐或纏繞,最長可達7米,葉片呈寬卵形或心形,長4-13厘米;
    • 地下部分:塊根呈紡錘形、橢圓形等,表皮顔色有白、黃、紫紅等,薯肉多為黃、紫兩色。
  2. 繁殖:通過塊根或莖蔓扡插繁殖,開花較少,花冠呈粉紅、白或紫色。

三、曆史與傳播

原産于南美洲,16世紀由哥倫布傳入歐洲,明朝萬曆年間由福建華僑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中國,後逐步推廣至全國。

四、用途與價值

  1. 食用:塊根可蒸煮、烘烤或加工成澱粉;嫩莖葉可作蔬菜;
  2. 工業:用于制糖、釀酒、生産酒精等;
  3. 營養:富含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被譽為“長壽食品”。

五、文化意義

在廣東方言中,“番薯”有時被用來調侃人反應遲鈍。此外,紅薯在不同地區的稱呼差異反映了方言文化的多樣性。

如需更完整的别名列表或種植技術細節,可參考來源、9、10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按語暗中作梗捭阖縱橫卑陋攙預幢棨觸處機來箪食打死老虎獨化恩愛二人轉發箭氛瘴感深肺腑谷都紅酥兼畜忌才積實郡馬亢暵狂想袴兜暌離臘候來夢兒罱泥老百姓廉潔奉公利己靈雛流妓六月飛霜梨園榜鸾皇落阱下石梅屏昧然黾勉内政勤德情蹤诎免三吏生産資料市場神劍滲滲石研雙祧疏稿順陽特秀體癬通海拖人落水五菜五楘蕭飕歇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