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紅蘇 ”。形容紅潤柔膩。 唐 元稹 《離思》詩之一:“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宋 陸遊 《钗頭鳳》詞:“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明 徐渭 《寄趙君時将買妾戲贈之》詩之三:“宮髻一鬟堆燕雛,胭脂兩朶暈紅酥。”
“紅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形容紅潤柔膩
多用于描繪肌膚或物體的細膩質感,例如“紅酥手”形容女性手部白皙透紅、柔嫩光滑的狀态。
文學中的延伸用法
在詩詞中也可比喻文筆優美、表達方式優雅動人,如“胭脂兩朶暈紅酥”等描寫。
形容外貌
如陸遊《钗頭鳳》中的經典名句:“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以“紅酥手”暗喻唐琬的美麗與柔情。
詩詞與文學創作
唐代元稹《離思》中的“一朵紅蘇旋欲融”也借“紅蘇”(同“紅酥”)形容女子容顔的嬌豔。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紅酥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物品紅色且松脆的特征。通常用來形容食物或面料等物質的外觀和質地。紅色代表着鮮豔、充滿活力,酥則表示某物質質地松脆、容易碎裂。
紅酥的拆分部首是纟和酉。纟為絲的意思,酉為酒器的意思。
紅酥總共有10個筆畫。
紅酥一詞并無固定來源,是由描述物品的紅色和松脆特點而衍生出來的詞語。
紅酥的繁體字為「紅酥」。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紅酥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然而,由于受制于篇幅關系,無法詳細列舉所有不同的寫法。
1. 她手捧着一碟紅酥糖,笑容燦爛地走來。
2. 這塊糕點紅酥酥的,吃起來酥脆可口。
紅酥并沒有明确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形容詞,不常出現作為其他詞的部分。
1. 紅豔:表示物品顔色鮮豔明亮。
2. 松脆:表示物品質地松散且容易碎裂。
1. 黑澀:表示物品顔色暗淡且缺乏光澤。
2. 柔軟:表示物品質地柔軟、有彈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