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黾勉的意思、黾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黾勉的解釋

(1) [work hard] 勉力;努力

黾勉同心。——《詩·邶風·谷風》

伏乞黾勉,并候捷音。——清· 黃世仲《洪秀全演義》

(2) 另見 měng

詳細解釋

亦作“ 黽俛 ”。1.勉勵,盡力。《詩·邶風·谷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毛 傳:“言黽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 宋 蘇轼 《屈原廟賦》:“黽勉於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明史·夏時正傳論》:“ 金純 等黽勉奉公,當官稱職。” 梁啟超 《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任此者弗賞,弗任者弗罰,欲其振厲黽勉圖功,烏可得也。”

(2).勉強。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乃表請 洪 為參軍,雖非所樂,然利避地於南,故黽勉就焉。”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谏》:“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 宋 蘇轍 《杭州龍井院讷齋記》:“事聞於朝,明年俾復其舊。師黽俛而還,如不得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黾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努力、勤勉、盡力的意思,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古文或正式文體中。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黾勉指竭盡全力、勤奮不懈地做事,強調主觀上的積極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态度。例如: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乾卦》)

後人常以“黾勉從事”形容兢兢業業的工作狀态。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作狀語

    表示行為的狀态,如: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詩經·邶風·谷風》)

    意為“共同努力,不應互相怨恨”。

  2. 作謂語

    直接描述主體行為,如:

    “夙夜黾勉,以成厥德。”(《尚書·說命》)

    指日夜勤勉以成就德行。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方向 語體色彩
黾勉 強調盡力、不懈 書面化、典雅
勤奮 常規性努力 通用
竭力 用盡全部力量 口語/書面
孜孜 專注不懈、持之以恒 書面

五、文化内涵

“黾勉”承載儒家文化中自強不息的精神,如《禮記·中庸》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種“百倍其功”的态度與“黾勉”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4. 《詩經》《尚書》經典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黾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mǐn miǎn,意為勤勉、努力。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用法: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竭盡全力、勤奮不懈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對待事務的專注與堅持。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的“黾勉從事,不敢告勞”,強調默默付出、不辭辛勞。

  2. 語境延伸
    在古籍中,該詞也隱含與他人同心協力的意味。例如《詩經·邶風·谷風》中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描述夫妻應共同奮鬥、避免争執。

二、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詩經》,後曆代文獻沿用。如宋代蘇轼《屈原廟賦》提到“黾勉于亂世而不能去兮”,展現對理想的執着;明代《明史·夏時正傳論》則用“金純等黾勉奉公”,贊揚官員勤政。

  2. 近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仍在文學或學術語境中出現,如黃世仲《洪秀全演義》中的“伏乞黾勉,并候捷音”。

三、近義詞與辨析

四、擴展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及蘇轼、葛洪等文人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埃塞俄比亞辨嘗刬的常物麤相大漸倒日調類獨剏放白鴿孚筍幹支剌宮丁躬先士卒爟烽辜攉過輩海道和盤托出懷惠環鋸嘉課蹇吃甲首解支吉祥天女誇賞唠哆兩袖清風柳暗龍疏録黃馬鞭門插關明台泥蟠膩歪胚胎平戢牽黃犬怯口傾目瓊茅歧歧凄吟缺憾實堅事局侍執巾栉狩地收撿雙足重繭袒裼推頭退直蓊勃仙人博士閑邀邀習弊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