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然的意思、昧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然的解釋

昏茫無知貌。《莊子·田子方》:“ 臧丈人 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 唐 元稹 《獻事表》:“若臣 稹 者,禀性駑鈍,昧然無識。” 宋 王禹偁 《答張扶書》:“茫然難得其句,昧然難見其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昧然"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昧然"指糊塗、不明事理的狀态,形容人對事物缺乏清晰認知或處于茫然無知的情形。該詞由"昧"(昏暗、不明)與"然"(狀态後綴)複合而成,強調心智或感知上的蒙昧模糊。《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昏昧無知貌",如《列子·黃帝》:"昏然五情爽惑,昧然四支無存",描述神志昏沉、肢體無覺的迷失狀态。

二、深層含義與用法特點

  1. 心智蒙昧

    指理性判斷力的缺失,如《古代漢語詞典》例證:"昧然不覺"(對事物變化毫無察覺),體現認知層面的混沌。

  2. 自然無為的哲學意涵

    道家典籍中,"昧然"引申為摒棄主觀刻意、順應自然的狀态。《莊子·大宗師》郭象注:"昧然而止,宿命也",形容人放棄人為幹預,遵循天道運行的境界。

三、古籍典源與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收錄"昧然"詞條,引《列子》及曆代注疏,釋義側重"神智昏惑"之本義。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從語用角度分析,強調其描述"不自覺、無意識"行為的語境功能。

  3.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

    通過注釋揭示其哲學内涵,體現詞義在道家思想中的特殊演化。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昧然"屬書面語,多見于文學、哲學論述或成語"昧昧然"(形容渾噩度日),如:"他對自身困境仍昧然不知"。需注意與"默然"(沉默不語)的語義區分。


參考來源: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7卷頁1283。
  2.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頁1089。
  3.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卷三《大宗師》注。

網絡擴展解釋

“昧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昧然”形容事物或狀态模糊不清、不明不白,常指人對某事的認知或判斷處于昏茫無知、難以理解的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語義
    由“昧”(糊塗、昏暗)與“然”(狀态後綴)組成,整體強調認知上的混沌或表達上的不明确。例如《莊子·田子方》中“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描述對方因困惑而未回應。

  2. 文獻用例

    • 唐代元稹《獻事表》用“昧然無識”自謙學識淺薄;
    • 宋代王禹偁《答張扶書》以“昧然難見其義”形容文章晦澀難懂。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昧”單獨使用時,還可表示“隱藏”(如“拾金不昧”)或“昏暗”(如“幽昧”),但“昧然”更側重認知層面的模糊性。

别人正在浏覽...

薆昧變文别源不疾不徐朝宿晨宵大花臉當門犬達信疊翠鬥巧兒話翻闆飛飜風噤鳳樓手富貴逼人來父系氏族公社圪節耕蓑貴名紅蓮紅蟹黃卷青燈會武宴郊幹積兵矜蕩晶毳飯箐澤籍圖顆子孔任牢肉梨闆鄰接脔壻墨線甯肯請奉清淨無為傾筐倒箧清弭青眼客屈私認雞作鳳入射食封實業家世子書劍恩仇錄素绠滔滔滾滾銅頭六臂通宵徹夜為期衛星城鎮物鬼纖缛顯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