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海的意思、通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海的解釋

(1).與海外交往。 唐 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通海便應将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 鄭觀應 《緻考察南洋商務張弼士侍郎書》:“通海以來,漸知效法泰西,開學堂、設公司、振商務、興實業、重工藝。”

(2).與海洋通連。《元史·食貨志一》:“又開 膠 萊 河道通海,勞費不貲,卒無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書>叙》:“海口築壩,以防渾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豈非地勢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與據守海上的抗 清 将領 鄭成功 等往來。《清史稿·聖祖紀一》:“禦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則曰‘逆書’。” 魯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謂‘通虜’, 清 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的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海”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通海”在漢語中為動詞性短語,核心含義指與海洋連通,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水域的海洋連通性

指河流、水道等自然或人工航道與海洋相接,實現内河與海洋的貫通。

示例:長江通海,形成黃金水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0卷,第128頁。

二、曆史地理專名

  1. 明代通海城

    雲南古地名,因毗鄰杞麓湖(古稱“通海”),元代設“通海縣”,延續至今。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892頁。

  2. 現代行政區劃

    指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以“禮樂名邦”著稱,見證古代西南邊疆與東南亞的海陸文化交流。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23年版)。

三、文化引申義

象征中外文明互通,如鄭和下西洋被稱為“通海壯舉”,體現古代中國通過海洋聯通世界的視野。

來源:《明史·鄭和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史為樂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雲南省通海縣人民政府官網:www.tonghai.gov.cn(行政區劃沿革)。
  4. 《明史》,張廷玉等撰,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通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1.與海外交往

指國家或地區與海外進行政治、經濟或文化上的聯繫。

2.與海洋通連

指地理上通過水道或航道與海洋連接。

3.清初特定曆史含義

特指清初與鄭成功等海上抗清勢力的聯繫,帶有政治敏感性。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3、6、9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娼昂頭闊步百日青胞胎草緑茶皷茶館沉靜寡言斥除疇古酬物搭犋二江飯來開口非沮跗萼連晖扶風帳改土為流革法更變公司清算和穆恨不能滑輪華鑷灰暗昏定晨省貨架子莢蒾谏帷郊遊幾頓劫國金冊經懷進課祭飨喀布爾科白姱嫭老兔耒庛柳罐樓檻妙語如珠冥錠甯折不彎鈕鐐秾豔罷馬裒對牽萦山屹塔沙衣踏高橇天杪天問亡賴子屋下作屋霄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