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撈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個成績卓著的會計輔導站》:“七隻農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隻船停了五天。”
“罱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ǎn ní,主要用于農業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撈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的行為。傳統農業中,河泥富含有機質和養分,農民通過“罱”這種工具(兩根竹竿張網并裝竹柄)從河底撈取淤泥,曬幹後施用于農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工具與動作的雙重含義
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該詞在20世紀中國農村合作社時期被廣泛使用。例如,《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提到:“七隻農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隻船停了五天。”,反映了當時集體勞動中對這一農活的管理。
補充說明:罱泥曾是重要的積肥方式,尤其在江南水鄉,但隨着化肥普及,這一傳統方法已逐漸減少。現代語境下,該詞更多用于曆史或文化讨論中。
罱泥(lǎ n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捕捉泥鳅的一種漁具。
罱泥的拆分部首是網(wǎng)和糸(mì),筆畫數為14畫。
罱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罱指的是一種捕魚的工具,泥表示泥鳅。将罱與泥合稱為罱泥,即捕捉泥鳅的工具。
繁體字為䇷泥。
在古代寫作籃泥,籃和罱表示相同的含義,泥表示泥鳅。
他用罱泥很容易就捕到了許多泥鳅。
罱羅(lǎ luō):捕捉魚類的一種漁具。
泥鳅(ní qiū):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
羅網(luō wǎng):一種捕捉魚類的工具,與罱泥用途相似。
漁網(yú wǎng):用來捕撈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的網。
放生(fàng shēng):将捕捉的生物釋放回自然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