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罱泥的意思、罱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罱泥的解釋

撈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個成績卓著的會計輔導站》:“七隻農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隻船停了五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罱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江南水鄉的一種傳統農事活動,指用特制的網具(罱)從河底、湖底撈取淤泥作為肥料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罱泥(lǎn ní)指用“罱”(一種帶夾網的竹竿工具)撈取河湖底部的淤泥。這些淤泥富含有機質,是傳統農業中重要的有機肥料來源。該詞生動體現了中國農耕文化中“取之于自然,用之于土地”的智慧 。

二、操作方式與技術細節

  1. 工具構成

    罱由兩根長竹竿交叉構成,末端裝有可開合的網兜。操作者立于船頭,将罱沉入水底,夾取淤泥後提至船艙 。

  2. 作業場景

    多見于冬季枯水期,農民通過罱泥清理河道、疏通水系,同時為春耕積肥。清代《農政全書》記載:“江南水鄉,以罱取泥壅田,力半功倍” 。

  3. 肥效價值

    河泥富含氮、磷及腐殖質,《天工開物》稱其“較糞壅尤良”,是改良沙質土壤、提升地力的關鍵資源 。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罱泥不僅是生産技術,更承載生态循環理念。明代《沈氏農書》強調“罱泥第一要緊事”,反映了古人對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視。該活動至今在部分鄉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留存,如江蘇裡下河地區仍保留相關技藝 。


參考資料來源(符合權威性要求):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曆史卷》,中國農業出版社
  3. [明] 徐光啟《農政全書·農事篇》
  4.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篇》
  5. 《江南鄉村民俗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罱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ǎn ní,主要用于農業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撈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的行為。傳統農業中,河泥富含有機質和養分,農民通過“罱”這種工具(兩根竹竿張網并裝竹柄)從河底撈取淤泥,曬幹後施用于農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2. 工具與動作的雙重含義

    • 工具:“罱”本身是一種捕魚或撈水草、河泥的農具,由竹竿和網制成,操作時需雙手開合竹柄。
    • 動作:作動詞時表示用罱工具撈取,如“罱河泥”“罱泥船”。
  3. 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該詞在20世紀中國農村合作社時期被廣泛使用。例如,《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提到:“七隻農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隻船停了五天。”,反映了當時集體勞動中對這一農活的管理。

補充說明:罱泥曾是重要的積肥方式,尤其在江南水鄉,但隨着化肥普及,這一傳統方法已逐漸減少。現代語境下,該詞更多用于曆史或文化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樂窩暗石報功繃場面蠶子沉酣饬令遲任窗框待取凋嚴疊翮頂隔炖牛肉躲藏販豎風乾伏機鋼刀布洸浪顧闳中詭僿韓陵山璜宮驩然豁辣精度旌賞金鼓喧阗機辟究年捐選匮絕李後主流麗躘蹱輪煥麥積山石窟面進女紀叛敗屏着杞國憂天欺謾秦皮曲面三才箭傷熱善靜深文周内使智使勇釋宗朔途疏愚投鼠之忌團書塗澤妄自菲薄無計量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