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河運。《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 元 危素 《元海運志》:“然視河漕之費,則其所得蓋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糧艘經行 黃河 不過數裡,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裡之 河 漕遂廢。”參見“ 河運 ”。
(2). 清 代河道總督與漕運總督的并稱。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撫、河漕諸大吏,迎駕於 山東 。”
(3).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運。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三》:“日者勅下諸臣别籌河漕兩利之策,是專為河工未就而言。”
“河漕”是一個曆史性較強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河運
指通過河道運輸糧食或其他物資的運輸方式。例如《後漢書》記載:“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體現了古代利用河道進行糧食運輸的便捷性。
清代官職并稱
指清代“河道總督”與“漕運總督”的合稱。前者負責黃河、運河等河道治理,後者專司漕糧運輸,兩者職能相輔相成。
治理工程與漕運的統稱
涵蓋河道疏浚、水利工程及漕糧運輸的綜合管理。如《清史稿》提到“糧艘經行黃河不過數裡……百八十裡之河漕遂廢”,反映了河道治理與漕運的關聯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清史稿》《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河漕》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河流進行水運的運輸通道。
拆分部首:水(氵)+ 漕(舟)
總筆畫:19畫
《河漕》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形聲字,其中“河”偏旁表示與水相關,“漕”部分則表示與舟有關。在繁體字中,《河漕》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河漕》可能有一些變體寫法。如漢字字典《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巢復切」,表示“漕運”。這種寫法在古代主要出現在字形篆刻、碑文等領域。
1. 這條河漕是古代貿易的重要水運通道。
2. 許多農産品通過河漕被運輸到城市。
1. 漕運:指通過水路進行運輸。
2. 漕渠:指專門用于河漕運輸的水道。
無。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