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漕的意思、河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漕的解釋

(1).猶河運。《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 元 危素 《元海運志》:“然視河漕之費,則其所得蓋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糧艘經行 黃河 不過數裡,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裡之 河 漕遂廢。”參見“ 河運 ”。

(2). 清 代河道總督與漕運總督的并稱。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撫、河漕諸大吏,迎駕於 山東 。”

(3).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運。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三》:“日者勅下諸臣别籌河漕兩利之策,是專為河工未就而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漕是中國古代水利與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概念,指通過自然或人工河道進行漕糧運輸的水道系統。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河”泛指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水道,“漕”原意為水上運輸,特指官府組織的糧食、物資調運。二者結合後,“河漕”既指用于漕運的河道,也涵蓋河道疏浚、碼頭管理等綜合工程。例如《宋史·河渠志》記載:“河漕之利,通南北之貨,濟京師之需。”

二、曆史沿革

河漕體系自秦漢時期逐漸形成,隋唐大運河的貫通标志着其成熟。明代設漕運總督專管河漕事務,清代《漕運全書》詳細規範了河道維護、漕船調度等制度。曆史上黃河、淮河、長江等主要水系均納入河漕網絡。

三、應用範圍

狹義指漕糧運輸的主幹河道(如京杭大運河),廣義包含支流、閘壩、倉儲等配套設施。例如《清會典》将“修河漕以利轉運”列為國家要務,強調河道暢通對經濟與軍事的重要性。

四、相關詞彙

與“河槽”(河道底部形态)、“漕糧”(運輸的稅糧)等術語存在語義關聯但内涵不同,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

(參考資料:1. 《中國曆史地理學》古籍出版社;2. 《漕運史研究》國家圖書館藏本;3. 《清代水利文獻彙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河漕”是一個曆史性較強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河運
    指通過河道運輸糧食或其他物資的運輸方式。例如《後漢書》記載:“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體現了古代利用河道進行糧食運輸的便捷性。

  2. 清代官職并稱
    指清代“河道總督”與“漕運總督”的合稱。前者負責黃河、運河等河道治理,後者專司漕糧運輸,兩者職能相輔相成。

  3. 治理工程與漕運的統稱
    涵蓋河道疏浚、水利工程及漕糧運輸的綜合管理。如《清史稿》提到“糧艘經行黃河不過數裡……百八十裡之河漕遂廢”,反映了河道治理與漕運的關聯性。

二、曆史背景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清史稿》《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飽食終日背熟播揚乘間伺隙刍藳畜食詞正理直道房倒果為因大願翻作伐棠粉骨糜身改服感傷高壯詭宄鲑陽蚝殼窗禾鷄恨五罵六紅裙耲耙宦路籛铿潔矩階位荊榛積委距今開小差跨鳳乘龍曠代愧惶輪風莽茫蠻徼沒情沒緒批較汔盡青草峒青海馬青環青鵁泉客卻蘇趨士肉果深奧莫測樹梢歲雄填食調嘴學舌往日委冰溫色物估寤辟香苞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