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牲畜與糧食。一說,草料。《漢書·趙充國傳》:“将軍将萬餘之衆,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寧有利哉?” 顔師古 注:“此畜謂畜産牛羊之屬也。食謂穀麥之屬也。一曰,畜食,畜之所食,即謂草也。”
蓄積糧食。《漢書·趙充國傳》:“欲至冬,虜皆當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險阻。” 顔師古 注:“此畜讀曰蓄。蓄,聚積也。”
“畜食”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讀音和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字面含義
指“牲畜與糧食”,或“草料”。此釋義來源于古代文獻,如《漢書·趙充國傳》中提到的“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顔師古注解為“畜指牛羊等牲畜,食指穀麥等糧食”;另一說認為“畜食”即“畜之所食”,特指草料。
古籍用例
在《漢書》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欲至冬,虜皆當畜食”,此處的“畜”通“蓄”,意為“聚積糧食”,強調冬季儲備物資的需求。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解讀中優先采用“牲畜與糧食/草料”的釋義,并參考《漢書》原文及注釋理解具體語境。
《畜食》(chù shí)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用來喂養畜牧動物的食物。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具體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寫法、例句以及相關内容。
《畜食》的拆分部首是「八」和「食」。它一共包含13個筆畫。
「畜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畜牧業中,人們需要為畜牧動物提供合適的食物來滿足它們的需求。
《畜食》的繁體字為「畜食」,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畜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畜食」的例句:
一些與「畜食」相關的組詞包括:牲畜、畜牧、飼料。近義詞可以包括:飼養、喂食。反義詞可以包括:人食、自養。
希望這些内容能夠幫助到您對「畜食」的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