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苞的意思、香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苞的解釋

芳香的花苞。 唐 李商隱 《自喜》詩:“緑筠遺粉籜,紅藥綻香苞。” 宋 孔武仲 《館中桃花》詩:“相重朱戶人稀到,半掩香苞蝶未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嫩葉香苞,雨困煙痕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苞是漢語中對植物花蕾的雅稱,專指帶有香氣的未開放花苞。該詞由“香”與“苞”組合而成,其中“香”描述氣味芬芳,“苞”指包裹花蕊的萼片或外層結構。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香苞指“含香氣且未完全綻放的花骨朵”,多用于形容梅花、蘭花、桂花等芳香植物的初生花蕾。例如詩句“香苞漸拆初含露”中,即描繪花苞将開未開時裹藏香氣的狀态。

  2. 植物學特征

    從植物學角度,香苞是花朵發育的早期階段,外層由萼片緊密包裹以保護内部花瓣與生殖器官。《中國植物志》提到,這類結構常見于薔薇科、木犀科植物,其香氣來源于苞片表面分泌的揮發性油脂。

  3. 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在古典文學中,香苞常被賦予含蓄、内斂的審美意蘊。如《紅樓夢》中“蘅蕪院香苞凝冷露”一句,以香苞隱喻人物清冷孤高的性格。民俗文化中,香苞也象征孕育與希望,明代《群芳譜》記載民間有以香苞入藥或制茶的傳統。

  4. 語源演變

    “苞”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釋義為“草盛貌”,後引申為包裹花蕊的形态。《漢語大字典》指出,唐宋時期“香苞”一詞逐漸固定,成為詩詞中描繪花蕾的常用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香苞”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芳香的花苞,特指花朵未完全開放時包裹花蕾的部分,常帶有香氣。該詞由“香”(氣味芬芳)和“苞”(花蕾外層的保護結構)組合而成。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
    源自古代詩文,如唐代李商隱《自喜》中“紅藥綻香苞”,宋代孔武仲《館中桃花》中“半掩香苞蝶未知”等,均以“香苞”描繪含苞待放的花蕾,兼具視覺與嗅覺美感。

  2. 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事物初現端倪或充滿發展潛力。例如“香苞初綻”形容新生事物初露頭角的狀态。

三、經典用例

四、字義拆分

五、使用建議

文學創作或古典語境中可直接使用,如描寫花卉;現代口語中較少見。若用于比喻,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引申含義。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查字典、滬江詞典等來源,例句出處詳見。

别人正在浏覽...

安詳恭敬百鬼衆魅班女扇包背裝邊裔弊政補蓺逋壅不着塵響儲副辭條麤服亂頭大可不必冬麥東門黃犬峨峨洋洋發奏剛厲高肥宮帏宮庸故塞海水溫度觟陽匠者交心酒假人家兄截趾適履精唇潑口景夕近照開荒田犂老幔亭匍匐之救淺阙淺飲青華仙真绮馔任黎乳白色善簿上谄下渎少俊詩手守素蜀紋絲絡四坐逃薮讬後土窯外椁舞佾仙袂嘯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