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茫的意思、莽茫的詳細解釋
莽茫的解釋
猶茫茫。 唐 杜甫 《入衡州》詩:“福善理颠倒,明徵天莽茫。”
詞語分解
- 莽的解釋 莽 ǎ 草,密生的草:莽原。草莽。 廣大,遼闊:莽蒼。莽莽(a.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b.形容草木茂盛)。 古書上指一種短節竹。 粗魯,冒失:莽漢。莽撞。魯莽。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
- 茫的解釋 茫 á 模糊不清,對事理全無所知:茫然。茫昧。 遙遠,面積大,看不清邊沿:茫茫。茫漠。渺茫。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莽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ǎng máng,其核心含義為“猶茫茫”,形容廣闊無邊的景象或模糊不清的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整體解釋:形容遼闊、模糊的景象,常帶有視覺或感知上的無邊無際感。
- 拆分解析:
- 莽:本義指密生的草(如“草莽”),引申為廣闊、粗魯(如“魯莽”)。
- 茫:指水或其他事物無邊無際、模糊不清(如“渺茫”“茫然”)。
- 兩字組合後,強化了原野、天空等宏大而模糊的意境。
二、文學來源與例句
-
唐代杜甫《入衡州》:
“福善理颠倒,明徵天莽茫。”
此句意為:善惡福禍的因果颠倒難辨,天道昭彰卻顯得蒼茫難測。
-
現代用法:
可用于描寫自然或抽象場景,例如:
- 原野莽茫,天地相接處一片混沌。
- 曆史的真相湮沒在莽茫的時間長河中。
三、與近義詞的差異
- “茫茫”:更強調視覺上的廣闊(如“大海茫茫”)。
- “莽茫”:側重遼闊中帶有模糊、難以捉摸的意境,更具文學色彩。
四、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或描述宏大而朦胧的景色。
- 避免混淆:“莽”多與植被、粗犷相關,“茫”側重模糊感,需根據語境選擇搭配。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詩詞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莽茫的意思
莽茫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指廣闊遼闊而無邊際的景象,也可以表示深遠廣大、無邊無際的意境。
莽茫拆分部首和筆畫
莽茫的部首是 "艸",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16筆。
莽茫的來源
莽茫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史記》中的一段描寫山川地理的文字。後來,這個詞彙逐漸被人們采用并引申為描述自然景觀的詞彙。
莽茫的繁體字
莽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 "莽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莽茫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即 "莽茫"。
莽茫的例句
1. 大海莽茫一片,令人感歎自然的壯麗。
2. 他心中有一種莽茫的激情,渴望征服未知的世界。
3. 漫步在莽茫的曠野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神秘。
莽茫的相關詞彙
組詞:荒莽、茫然、遼闊、廣闊、浩瀚。
近義詞:遼闊、浩瀚、廣漠。
反義詞:狹小、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