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裙的意思、紅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裙的解釋

(1).紅色裙子。 南朝 陳後主 《日出東南隅行》:“紅裙結未解,緑綺自難徽。” 唐 萬楚 《五日觀妓》詩:“眉黛奪将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蓮子》詞:“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2).指美女。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宋 施彥執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紅裙傳觴,盤列珍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尊有緑蟻,座有紅裙,與你痛飲一回何如?”《三國演義》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裙作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紅色的下裳類服飾。《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女子穿着的紅色裙子”,這一解釋既明确了顔色屬性,又限定了穿着主體。從服飾文化角度考察,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中仕女所着石榴紅長裙,印證了紅裙在傳統服飾體系中的視覺地位。

在文學意象層面,紅裙承載着多重象征意義。白居易《琵琶行》中“血色羅裙翻酒污”的描寫,既展現歌舞伎的服飾特征,又隱喻其命運浮沉。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指出,朱紅、茜紅等不同色階的紅裙,在明清時期成為區分女性社會等級的重要标識。

語言學考據顯示,“紅裙”一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玉台新詠》,當時特指舞女的職業裝束。至唐宋時期語義擴展,既可指代具體服飾,又衍生出“代指美女”的借代用法,如韓愈《醉贈張秘書》中“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的詩句。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本義,常見于文學描寫與傳統戲曲服飾稱謂。

網絡擴展解釋

“紅裙”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紅色裙子

指字面意義上的紅色服飾,常用于古代詩詞中描寫女性裝扮。例如:

二、引申含義:代指美女

古代文學中常以服飾特征借代人物,例如:

該詞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既指實物服飾(如漢典的直譯),又在文學語境中成為女性美的象征符號。現代使用中,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電壓邦賦悖險避走常沙常賞蟬紫琛貢出化璀璨雕輿遞盞斷杼擇鄰飯坑酒囊烽墩憤嫉浮腐改毀梗泛萍漂構火關覆夯歌環子晦曚禍厲火熱貨真價實狐首截發留賓節日翁矜慢距沖獗豎妙竹命駕泌乳謀長輾翻旁室丕訓前置詞耆民晴朝請将不如激将日工日薪臊子沙朔石礁守保霜寒水國王後萬壑千岩甕醅五獻霞巘邪施習慣勢力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