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伐棠的意思、伐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伐棠的解釋

《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召伯 輔佐 周武王 ,德政行于南國,百姓相戒勿剪伐其所憩之棠樹。後遂以“伐棠”謂大臣未能如 召伯 之建功立業,以至國滅身亡。 清 魏源 《定軍山諸葛*********》詩:“垂李緬 鄭國 ,伐棠詠 江 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伐棠”是一個源自《詩經》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語來源
    出自《詩經·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詩中描述召伯(即召公奭)輔佐周武王時施行德政,百姓感念其功績,自發保護他曾在樹下休憩的甘棠樹,不忍砍伐。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字面指“砍伐甘棠樹”,但實際蘊含對召伯德政的維護。
    • 引申義:後世以“伐棠”暗喻大臣未能像召伯一樣建立功業,甚至因失職導緻國家衰亡。例如清代魏源在《定軍山諸葛武侯祠》詩中用“伐棠”對比諸葛亮的功績,反襯他人無能。
  3.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評論或文學作品中,含貶義,強調對官員不作為的批判。例如:“垂李緬鄭國,伐棠詠江漢”(《定軍山諸葛武侯祠》),通過對比突顯人物功過。

  4. 核心内涵
    通過甘棠樹被保護或砍伐的意象,反映民心向背與政治得失,體現古代“以德治國”的思想傳統。

“伐棠”以植物為喻體,将自然物象與政治倫理結合,成為評價曆史人物功過的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伐棠》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砍伐、破壞和摧毀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木——棠樹。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是“木”部首,表示和木材相關的意思,其次是“伐”部首,表示砍伐的動作。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棠樹被認為是神樹,與兩個神話故事有關。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字形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變化,例如“棠”字中的“木”字部分更加明顯,多了一豎,而“伐”字中的“戈”部分則更加像一個斧頭形狀。 例句:他們要伐棠時,大家紛紛表示反對。 一些與伐棠相關的組詞有:伐木、破壞、砍伐。 近義詞:砍伐、破壞、毀壞。 反義詞:保護、保存、護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