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徼的意思、蠻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徼的解釋

蠻地、邊徼。泛指邊遠地區。指南方邊塞。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诏》:“深仁洽蠻徼,愷樂周寰縣。”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其為諫官,不避誅責,極陳中宮廢立之失,遠貶蠻徼,非知有今日之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蠻徼(mán jiào)是漢語中的曆史地理概念,指古代中國南方邊遠地區或少數民族聚居的疆界地帶。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分字釋義

  1. “蠻”:古漢語中特指南方少數民族,《說文解字》載“蠻,南夷也”,引申為未開化之地。
  2. “徼”:原義為邊界,《廣雅》釋“徼,塞也”,後指邊塞或管轄範圍,《漢書·鄧通傳》有“徼外蠻夷”的表述。

二、整體詞義

“蠻徼”二字連用,始見于唐宋文獻,特指中原王朝統治邊緣的南方地域。如《新唐書·地理志》稱嶺南道“控蠻徼之沖”,強調其作為文化交界與軍事屏障的雙重屬性。該詞蘊含古代華夏中心視角,既指地理疆界,亦暗含族群文化差異。

三、使用語境

該詞多出現于史書、方志及古代政論中,例如: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蠻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án jiǎ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蠻徼”由“蠻”和“徼”二字組成:


使用場景

  1. 地理描述:
    如唐代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诏》中“深仁洽蠻徼”,指皇帝的仁德遍及邊遠地區。
  2. 貶谪相關:
    宋代王明清《揮麈三錄》提到官員因谏言被貶至“蠻徼”,即被流放到南方偏遠之地。

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徼”的多重含義(如邊界、求取等),可參考相關字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抱團兒邊詞邊阃駁違不可思議不來氣菜殽産殖察戰初試鋒芒待祿淡忘調數雕锼迪吉餌丹風筝福慶錢高唱膏場綉浍鬼胡油龜星橫翠河女曲換腦筋畫作回腸百轉獲成呼天叫地腳手镌誨具劍鄰竝率達眉連門到門運輸蜜母謬想天開南海舶鳥鼠同穴彯搖蒲鲸七寶辇窮廬瞿上三族森壁沈奫樹栽栽酸桶恬蕩同國酴釄畏戢烏梢蛇香閨涎沫枭鸾新楚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