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e top] 樹的頂枝
樹的頂端。 南朝 宋 謝靈運 《泉山詩》:“石室穿林陬,飛泉發樹梢。” 唐 雍陶 《秋居病中》詩:“幽居悄悄何人到,落日清涼滿樹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那棵樹又高又大,他一直爬到樹梢。” 楊朔 《木棉花》:“夜間,草叢和樹梢流動着的螢火更給你帶來不少夏天的消息。”
“樹梢”指樹木枝條的末端或樹木頂端的細枝部分,是樹木結構中距離主幹最遠的位置。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樹梢即樹木的末梢,通常由新生枝條、葉片或花果構成,是樹木生長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例如春季新芽多萌發于樹梢。
結構特征
樹梢質地較柔軟,顔色常比老枝淺(如嫩綠色),易隨風擺動。不同樹種樹梢形态各異:柳樹梢細長下垂,松樹梢呈針葉簇狀。
生态功能
樹梢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葉片密集分布于此;同時為鳥類、昆蟲提供栖息地,如麻雀常在樹梢築巢。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象征自然靈動之美,如“月挂樹梢頭”描繪靜谧夜景,或借“風動樹梢”表達細微的情緒波動。
若需更專業的植物學分類或具體樹種案例,建議查閱《中國植物志》等資料。
樹梢(shù shāo)是指樹木的頂端部分,是樹幹和樹枝相連的部分。它是樹木生長的最高點,也是樹木與天空相接觸的地方。樹梢通常比較柔軟,葉子較為茂密,是樹木生長最為活躍的地方。
《樹梢》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木(mù)和⺍(夭,yāo),部首木表示與樹木相關,⺍表示樹木具體的一部分。樹梢一共有9畫。
樹梢一詞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闆》中。
在繁體字中,樹梢的寫法和簡體字一緻,都是「樹梢」。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樹梢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樹稍」。稍(shāo)字表示樹幹和樹枝相連的部分,比較接近現代的樹梢的含義。
1. 冬天的樹梢被白雪覆蓋,美麗極了。
2. 貓咪從樹梢上跳了下來。
1. 樹冠:指樹木的頂部,與樹梢相近。
2. 樹根:指樹木負責吸收水分和養分的部分,與樹梢相對。
樹梢的近義詞有:枝頂、枝梢、樹尖。
樹梢的反義詞有:樹根、樹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