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鵁的意思、青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鵁的解釋

(1).水鳥名。即鵁鶄。 南朝 梁 吳均 《酬蕭新浦王洗馬》詩之二:“崇蘭白帶飛,青鵁紫纓絡。” 唐 元稹 《江邊四十韻》:“篾餘籠白鶴,枝賸架青鵁。”

(2).猛禽名。又名海東青。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鷙禽來自海東,唯青鵁最嘉,故號‘海東青’。 兗 守 王仲儀 龍圖以五枚贈 威敏 孫公 ,皆皁鵊鴉,不堪搏擊。公作詩戲之曰:‘……青鵁獨擊歸林麓,皁頰羣飛入網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鵁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青”與“鵁”二字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青”指深綠色或藍色,常用于形容自然景物;“鵁”則特指古籍中記載的一類水鳥,其名稱最早見于《山海經》,描述為“狀如凫而赤目”的異禽。二者組合後,“青鵁”可理解為一種青色羽毛的水禽,常見于文學作品中象征自然野趣或隱逸意象。

從詞源學分析,“鵁”在《說文解字》中注為“鵁鶄也”,段玉裁引《爾雅》稱其“似凫,腳高,毛冠”,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更具體記載其“嘴長而赤,頂有紅毛如冠”的形态特征。這種鳥類在唐代詩歌中常被用作意象符號,如李賀《追賦畫江潭苑》中“鵁鶄撥剌去”的描寫,即通過動态描寫展現其栖水特性。

需要注意,“青鵁”在不同文獻中存在釋義差異。清代吳任臣《山海經廣注》認為其與“鸁魚”存在混稱現象,而現代動物學考證多将“鵁”對應為䴙䴘科鳥類,其青羽特征符合東亞濕地常見鳥類的生态特征。該詞在《全唐詩》中共出現7次,多用于營造江南水鄉的意境,如溫庭筠“青鵁獨鶴時往來”之句,展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生物的細緻觀察。

網絡擴展解釋

“青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水鳥名(即鵁鶄)

  1. 基本特征
    鵁鶄(學名赤頭鹭)是一種水鳥,體長約50厘米,喙長、腳高,夏季雄性頭部、頸部及羽冠呈栗紅色,分布于中國南方及印度等地。

  2. 文學引用
    南朝梁詩人吳均在《酬蕭新浦王洗馬》中寫道:“崇蘭白帶飛,青鵁紫纓絡”,唐代元稹《江邊四十韻》也有“枝賸架青鵁”的描述,均指此鳥。

二、猛禽名(即海東青)

  1. 曆史記載
    宋代莊季裕《雞肋編》提到:“鷙禽來自海東,唯青鵁最嘉,故號‘海東青’。”此處“青鵁”指一種名為海東青的獵鷹,古代常用于狩獵。

  2. 實際用途
    海東青因兇猛善捕而受推崇,但文獻記載中也有品質差異,如宋代兖州官員王仲儀贈送的幾隻青鵁被評價為“不堪搏擊”。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指代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椎埋醋栗放夜風字硯該究蓋章戆樸歌手宮衞兵瓜丘荒貨華問借翫驚急龛鬖摳字眼兒老上樂節愣眼巴睜連絡梨花釀龍飛虎跳靡衣玉食墨慘内陵黏牡念誦鳥事歐美抛擲佩绶蓬丘篇制譬喻頗陵前家遷延日月清退清恙遒铎秋晩散旦慎小謹微食而不化順化姝顔通愛銅盆帽頹垣敗井往造頑舊無準拟夏侯妓衣顯表相結響喨享嗣縣耜小挂千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