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潔矩的意思、潔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潔矩的解釋

謂行為端正,符合法度。 宋 蘇舜欽 《上三司副使段公書》:“某謂士之潔矩厲行,施才業以拯世務者,非祗蹈道以為樂,上者覬聲名,次者倖祿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潔矩”在現代漢語中并非獨立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古漢語中的“絜矩”,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倫理概念。其詳細解釋如下:

“潔矩”的含義(本作“絜矩”)

“潔矩”實為“絜矩”的現代簡化或變體寫法。“絜矩”一詞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指一種推己及人、以自身為尺度來衡量和規範行為的原則。其核心意思包含兩層:

  1. “絜”的含義:

    • 本義為用繩子測量、度量。《說文解字》:“絜,麻一耑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圍度之稱。” 這裡引申為衡量、測度。
    • 也包含“修潔”、“約束”之意,使自身行為端正。
  2. “矩”的含義:

    • 本義是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即矩尺。《說文解字》:“矩,規巨也。” 引申為法度、規則、準則。
  3. “絜矩”的整體含義:

    • 推己度人,以身作則: 指君子(有德行的人)應當以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為尺度(絜),去推想和度量(矩)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從而确定自己待人接物應遵循的準則(矩)。
    • 道德實踐的準則: 它是一種處理人倫關系的普遍法則。要求在上位者(如君主、家長)以自己的好惡去揣度下位者的好惡,從而施行仁政或做出符合道德的行為;反之亦然。目的是達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
    • 引申為道德規範: 因此,“絜矩之道”本身也成為一種道德規範或行為準則的代稱。

儒家經典中的闡述

《禮記·大學》是“絜矩”概念的核心出處: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後;所惡于後,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鄭玄注:“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大學章句》:“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旁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這段話清晰地闡述了“絜矩之道”的精髓:厭惡上級對待你的方式,就不要用這種方式對待下級;厭惡下級對待你的方式,就不要用這種方式對待上級。前後左右的關系同理。這就是以自身感受為尺度(絜),去建立普遍行為規範(矩)的方法。

總結

“潔矩”(絜矩)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的倫理概念,意指:

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絜矩”一詞有詳細釋義,引用了《禮記·大學》原文及古代注疏。該詞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工具書。
  2. 《禮記·大學》: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絜矩之道”的原始出處和核心論述所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等均有權威校注本。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宋代理學家朱熹對《大學》的權威注釋,對“絜矩”有深入闡發,深刻影響了後世理解。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是通行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潔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潔矩”由“潔”和“矩”兩字構成:


二、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蘇舜欽的《上三司副使段公書》,文中提到士人“潔矩厲行”,即以端正行為施展才能、承擔社會責任。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對品德高尚者的贊美,常見于文學、曆史文獻或對人物操守的評價,例如:“他一生潔矩,堪稱典範”。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四、現代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潔矩”不僅指個人品德的完善,還可延伸至職場、公共領域的行為規範,例如官員廉潔自律、企業合規經營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上三司副使段公書》及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養冰河時代潮濤齒寒刀砧電影院二水貨耳韻防城港市翻黃倒皂鋒镝焚巫甘子工德海沿子毫末朚伥會觌降年交讬桀骜極治聚沙成塔開動老莊鸾鎞買直瞞隱梅瓜明火執杖名利南珠霈潤碰杯浦鷗鉛汞千金一刻秋引日冠柔溫扇構善謀社廟生死肉骨釋宥衰莫姝麗姝貌四沖六達絲綸閣嵩溟條序聽朝雞萬金銜璧陷刻小蟾曉陽洩氣熙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