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 濠 上。梁,橋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可謂 濠 梁之性,物我無違矣。” 明 劉基 《題仲山和尚<群魚圖>》詩:“ 濠 梁之樂誰能寫? 袁蟻 死後無畫者。” 清 毛序 《偕同人散步》詩:“物我兩俱忘,不減 濠 梁興。” 陳毅 《七星岩》詩:“攀崖試腰腳,垂釣話 濠 梁。”參見“ 濠上 ”。
“濠梁”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典故及引申義三方面綜合解析:
“濠”指濠水(今安徽鳳陽境内),梁即橋梁。合稱“濠梁”即濠水上的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濠梁之性,物我無違”即描述臨水觀景的意境。
源自《莊子·秋水》中“濠梁觀魚”的哲學辯論:
部分文獻提及“濠梁”可指城牆、堤壩的懸崖或高聳建築(如、3),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與“梁”的多義性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莊子·秋水》原文或相關哲學評注。
濠梁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意義。以下是對濠梁這個詞的詳細解釋。
濠梁的意思是指河渠和橋梁。它可以用于形容河流或渠道的格式,也可以用于描述橋梁的建築形式。
濠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濠”和“梁”。其中,“濠”字的部首是“氵”,總共有10個筆畫;“梁”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7個筆畫。
濠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築工程。在古制中,濠梁用于護城,用以表示城牆和橋梁的意思。後來,人們引申将濠梁用在其他方面,如形容河渠和橋梁的形狀和特征。
濠梁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一樣,都是「濠梁」。
在古時候,濠梁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有所差異。其中,「濠」字的古代寫法為「㲎」或「絡」;「梁」字的古代寫法為「兩」或「良」。
1. 濠梁卧月,如詩如畫。
2. 修建城牆和搭建濠梁是保護城市的重要措施。
濠壩、濠池、濠塘、梁橋、梁柱、橋梁等。
水壩、水渠、河橋等。
平路、平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