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脫的意思、寇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脫的解釋

通脫木的别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北二十裡,曰 升山 ,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脫。” 郭璞 注:“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零 桂 人植而日灌之以為樹也。”按,《爾雅·釋草》“離南活莌” 郝懿行 義疏引 唐 陳藏器 《本草》:“通脫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俗亦名通草。《爾雅》所謂‘離南活脫’也。”是寇脫即活莌,亦即通脫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脫”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辨析:

一、植物别名(主流解釋)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及古籍記載,“寇脫”是通脫木的别名,屬于五加科植物。其特點包括:

  1. 生長于南方,高度可達一丈(約3米);
  2. 莖稈中空含白色瓤,葉片類似荷葉;
  3. 古代零陵、桂陽地區有人工栽培(《山海經·中山經》郭璞注)。

二、成語釋義(存疑說法)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出“寇脫”為成語,解釋為“歹徒逃脫或被抓獲”,但該說法存在争議:

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場景中,應采用第一種釋義,即通脫木的植物别名。若遇到“歹徒逃脫”相關語境,需謹慎核查出處,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脫的意思

《寇脫》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在戰争或戰鬥中從敵方擄掠人財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寇脫》的部首拆分為「宀」和「月」。宀表示室内的意思,月表示肉體的意思。該詞的總筆畫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寇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寇」指的是入侵者或攻擊者,「脫」指的是掠奪或趁亂奪取。合在一起表示從敵方掠奪或劫掠,即為「寇脫」。繁體字為「寇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寇脫」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時代和地域的差異,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會有所改變。因此,古時候可能會看到一些稍微有差異的寫法。

例句

1. 在戰亂中,他們不僅被敵軍殺害,還遭到寇脫。

2. 這個地區遭受了多次寇脫,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3. 部隊為了防止寇脫,加強了安全措施。

組詞

寇賊、脫逃、劫富濟貧

近義詞

劫掠、掠奪、搶劫

反義詞

救助、保護、援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