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植桑的田野。《詩·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 商 之始也,有神女 簡狄 ,遊於桑野。” 唐 孟浩然 《田家元日》詩:“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2).八紘之一。古代指東方極遠之地。《淮南子·墬形訓》:“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裡。自東北方曰和邱,曰荒土;東方曰棘林,曰桑野。”參見“ 八紘 ”。
(3).地名。即 桑林 。 殷湯 禱雨處。 明 何景明 《憂旱賦》:“昔 殷 禱於 桑野 兮,霖一夕而滂沛。”參見“ 桑林 ”。
“桑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指植桑的田野,常見于古代詩文描述農耕場景。例如《詩經·豳風·東山》中“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描繪了桑田間蠶蟲蠕動的景象,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日》亦提到“桑野就耕父”,體現農事活動(、、)。
現代用法中,可比喻荒涼、人煙稀少之地,如形容偏僻的農村或山區()。
“桑野”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意象,既可指實際種植桑樹的田野,也承載了古代地理劃分和神話傳說的文化内涵,部分語境下還可引申為荒蕪之地。
桑野是一個漢字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桑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0個筆畫;野字的部首是裡,總共有5個筆畫。
桑野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大雅·桑中》:“桑野于下,績實且多。”意為桑樹叢生的野地。
桑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桑野」,保留了簡體字的結構和意義。
古代漢字寫法有較大差異,桑野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這些古代寫法不再常用或不再通用,所以在現代文獻中一般使用現代字體。
1. 這片桑野長滿了果實,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2. 他在桑野中與朋友們一起勞作、嬉戲。
桑林、桑園、野外、野花、野果。
草地、原野、田地。
城市、室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