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褐的意思、皮褐的詳細解釋
皮褐的解釋
皮制短衣。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薇藿弗充虛,皮褐猶不全。” 唐 皮日休 《寒日書齋即事》詩:“不知何事有生涯,皮褐親裁學道家。”
詞語分解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 褐的解釋 褐 è 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黑黃色:褐煤(煤的一種,多為褐色,除可作燃料外,還可以提煉汽油、煤油、焦油等。亦稱“褐炭”)。褐藻(藻類植物的一大類,褐色,是海底最主要的藻類,富含碘質和膠質,海帶就是
專業解析
皮褐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粗陋的皮毛短衣,常作為古代貧賤者衣着的代稱,後引申指穿粗陋衣服的貧賤之人。具體釋義如下:
-
字面本義:粗陋的皮毛短衣
- “皮”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獸皮,“褐”本指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短衣(裋褐)。兩者結合,“皮褐”特指用粗劣皮毛制成的簡陋禦寒衣物,是古代社會底層民衆或隱士常見的穿着。例如:“冬日無裘,唯以皮褐蔽體。”
- 此義項強調衣物的材質粗糙(皮、褐)和形制簡單(短衣),是物質匮乏或身份低微的象征。
-
引申義:貧賤之人
- 因“皮褐”是貧者常服,故常借指穿粗衣的平民、寒士或隱者,成為社會底層或清貧生活的象征。例如:“廟堂之上,豈識皮褐之苦?”意指身居高位者難以體會平民的艱辛。
- 此引申體現了古代漢語中以服飾代指身份階層的常見修辭手法。
權威來源參考:
-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皮褐”及“褐”字的解釋
- 字形、字義關聯參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對“褐”的解析
- 引申義及文化内涵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皮褐”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皮褐”由“皮”(皮革)和“褐”(深褐色)組成,字面指皮制短衣,引申為形容衣物破舊、褪色的狀态。例如曹植《贈徐幹》中“皮褐猶不全”即描述生活困頓、衣衫褴褛的情景。
二、使用場景
- 形容衣着破舊:如“穿得像個皮褐”,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他人物資匮乏的描寫。
- 曆史文獻引用:常見于古詩文,如唐代皮日休《寒日書齋即事》中“皮褐親裁學道家”,體現簡樸的生活方式。
三、結構特點
該詞為并列式合成詞,無複雜語法結構,僅通過“皮”與“褐”的意象疊加傳遞含義。
四、補充說明
- 拼音:pí hè(注音:ㄆㄧˊ ㄏㄜˋ)。
- 近義詞:衣衫褴褛、鹑衣百結(需結合語境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贈徐幹》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班兵迸騞标船朝序次息兌悅傅呂鋼軌狗咬狗箍節兒函牛之鼎寒潭皓皤好笑皓月千裡皇闱洄蕩禍至無日護羌甲吏揀信生蹇曳禁暴正亂金庸孔德困阨連州比縣裡勾外聯廪人亂羣驢臉答挂媚事懞漢面白铙吹女禦旁路盤梯彭祖披羅戴翠匹庶前流颀晳辁樸任能儒書韶虞沈烽靜柝生猛申冤吐氣十善師祖水枯石爛屬籍特訊完福旺地穩拿相幾閑牙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