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讀若的意思、讀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讀若的解釋

古代注音、釋義用語。《儀禮·鄉飲酒禮》“公升如賓” 漢 鄭玄 注:“如,讀若今之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讀若"是中國傳統訓诂學術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注音。《說文解字》最早系統使用這一術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類比讀音來标注生僻字或異體字的發音。《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注音用語,即用音同或音近字來注音"。

從功能角度看,"讀若"具有雙重作用:一是标注字音,如《說文解字·玉部》"珣,讀若宣";二是暗示通假關系,如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凡言讀若者,皆拟其音也。凡傳注言讀為者,皆易其字也"。這種注音方式在漢字形聲系統尚未完備的漢代尤為重要,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其反映了上古漢語的語音特點。

現代文字學研究揭示了"讀若"更深層的學術價值。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分析,部分"讀若"實例保存了古代方言的語音痕迹,如《說文》",讀若蜀郡布名"的記錄,為重構上古音系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這類注音材料對考證古代文獻異文具有參照作用,如《周禮》鄭玄注中"政讀若征"的訓釋。

需要注意的是,"讀若"與"讀如""讀為"存在細微差異。陸德明《經典釋文·條例》特别指出:"讀若者,拟其音;讀為者,易其字",這種區分在清代小學著作中形成共識。現代學者通過系聯《說文》900餘條讀若材料,已歸納出系統的上古聲韻類别,這項成果見于李葆嘉《當代中國音韻學》的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讀若”是古代漢語中用于注音和釋義的術語,常見于訓诂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讀若”指通過相似讀音或已知字的發音來标注生僻字的讀音,類似于現代拼音的功能。例如“芨,讀若急”,即用“急”的讀音标注“芨”的發音。

二、應用形式

  1. 單字直音:直接用常見字注音,如“玤,讀若蚌”。
  2. 引用經籍成句:借用經典文獻中的句子或詞語注音,如“唪,讀若《詩》‘瓜瓞菶菶’”。
  3. 多音節詞輔助:通過多音節詞中的某個字提示發音,如“趫,讀若王子蹻”。

三、曆史背景

“讀若”起源于漢代訓诂學家,如鄭玄在《儀禮注》中多次使用(如“如,讀若今之若”),并被後世沿用。它反映了古人通過已知語言材料解決讀音問題的智慧。

四、相關術語

“讀若”有時也寫作“讀如”“讀與某同”,功能類似,均用于标注音義關系。

五、現代意義

雖然現代漢語已采用拼音系統,但“讀若”仍是研究古籍音韻和文字演變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古文獻解讀中不可或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證,可參考《儀禮》《說文解字》等古籍的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晏背躬裱手波斯館不得哥兒們谄闇廠衣炒勺察議寵借沖盈沖州撞府愁眉啼妝抽苔礎泣而雨殂殒蕩宥躭迷頓厄二六廢籍沸渖符卪行鍼賀兒黑匣子哕駡踐厤交口季考矜愎精敏金印記九源極問開萌瞰睨老鼻子犂牛六州鐵摩頂匿光爬拉頗羅乾元青鬟青莖秋胡柔伸三貞掃迹山陽會奢宕石雕衰懦私槖晩父宛轉悠揚沃饒無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