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蕭灑的意思、蕭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蕭灑的解釋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詳細解釋

見“ 蕭灑 ”。


亦作“ 蕭灑 ”。1.清高脫俗;不拘束。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蕭灑出塵之想。”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宗之 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宋 曾鞏 《芍藥廳》詩:“何如蕭灑山城守,淺酌清吟 濟水 邊。”

(2).清麗;爽朗。 唐 韋應物 《善福寺閣》詩:“晴明一登望,蕭灑此幽襟。” 唐 杜甫 《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曾鞏 《江上懷介甫》詩:“江上信清華,風月亦蕭灑。”

(3).冷落;僻靜。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 晁無咎 閒居 濟州 金鄉 ,葺 東臯歸去來園 ,樓觀堂亭,位置極蕭灑,盡用 陶 語名目之。” 元 耶律楚材 《過東勝用先君文獻公韻》之一:“荒城蕭灑枕長河,古字碑文半滅磨。” 清 唐孫華 《壽郭雉先七十》詩之一:“城南蕭灑得吾廬,清德如村處士餘。”

(4).舒暢。 唐 白居易 《蘭若偶居》詩:“行止輒自由,甚覺身蕭灑。” 宋 張先 《生查子》詞:“當初相見時,彼此心蕭灑。近日見人來,卻恁相謾諕。”

(5).姿态自然,不呆闆。 唐 元稹 《畫松》詩:“纖枝無蕭灑,頑幹空突兀。” 宋 梅堯臣 《賦石昌言括蒼石屏》:“根深稱條葉,生意絶蕭灑。” 宋 司馬光 《雙竹》詩:“蕭灑駢瑤甃,連翩拂璧璫。”

(6).細雨飄飛貌。 唐 李商隱 《細雨》詩:“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蕭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sǎ,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指言行或人品超逸脫俗、灑脫不羁,常用于形容人不受拘束、自然大方的氣質。例如:“他舉止蕭灑,談吐不凡。”
此意強調精神層面的清高與行為上的自由,反義詞為“土氣”“拘泥”。

2.引申義與多義性

在不同語境中,“蕭灑”還可表達:

3.文學與曆史應用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以“蕭灑出塵”形容隱士的高潔,唐代韋應物詩中則用其描繪登高時的開闊心境。

4.現代用法示例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褒義,如:“他英俊蕭灑,玉樹臨風”(),但偶爾也用于幽默或誇張表達(如調侃“男人節盡情蕭灑”)。

5.注意區分

需與“潇灑”區分:“蕭灑”更偏古典與書面化,而“潇灑”是現代常用寫法,二者含義相近,但使用場景略有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查閱漢典、古詩文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蕭灑:詞義

蕭灑(xiāo sǎ)一詞形容一個人的舉止或表現自在、潇灑、豪放的樣子。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優雅、不拘小節、心态開放。

蕭灑:拆分部首和筆畫

蕭灑的拆分部首是 “艹”和“氵”,它們分别代表植物和水。蕭灑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蕭灑:源起

蕭灑最早來源于《詩經·秦風·無衣》:“無衣,無衣,何以穿之?子之不申,固無以也。”在這首古詩中,無衣的穿之隻能取決于人自身的“蕭灑”,簡單說就是心态的自由和開放。

蕭灑:繁體字

蕭灑的繁體字為“蕭灑”,其中蕭(xiāo)代表竹子,灑(sǎ)意為灑潑。

蕭灑: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蕭灑的寫法為“蕭澁”,蕭(xiāo)代表竹子,澁(sè)意為泉水。

蕭灑:例句

1. 他放松地坐在椅子上,看書時神情蕭灑自若。

2. 她的舞姿非常蕭灑,宛如一片輕風拂過。

蕭灑:組詞

1. 蕭灑自若:形容一個人行為舉止自如,心态放松。

2. 蕭灑不羁:形容一個人性格豪放,不受拘束。

蕭灑:近義詞

1. 潇灑:形容一個人自在、不受拘束。

2. 豪放:形容一個人的性格豪邁、不拘小節。

蕭灑:反義詞

1. 拘束:與蕭灑相對,形容一個人行為受到約束,不能自由展現。

2. 沉悶:與蕭灑相對,形容一個人舉止、情緒不開放,顯得沉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