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蚊負山”是一個源自《莊子·應帝王》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莊子·應帝王》:
“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治理天下若像渡海鑿河、讓蚊子背山,顯然無法完成。)
莊子通過誇張的比喻,批判不切實際的行為或治理方式。
成語不僅描述“力不從心”,更深層反映了對自然規律與能力限度的認知。莊子借此提倡順應自然,避免強求不可為之事。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分析,可參考《莊子》原文或相關注解。
《使蚊負山》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使”、“蚊”、“負”和“山”四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一個人操縱蚊子來負起山的重擔,用來形容任務艱巨、困難重重。
《使蚊負山》四字成語的部首分别是“人”、“蟲”、“貝”和“山”,其中“使”有9畫,”蚊“有10畫,”負“有9畫,”山“有3畫。
《使蚊負山》這個成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記載,但它流傳甚廣并被廣泛使用。它形象地描繪了任務的困難程度,但也傳達出人們面臨困境時不畏困難、奮發向前的精神。
《使蚊負山》的繁體字為「使蚊負山」。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使蚊負山》的成語在古代并沒有明确的文字記載。然而,成語的意義和使用并未受到古代和現代的差異影響。
1. 在面對困難任務時,我們不能僅僅選擇逃避,而是要像使蚊負山一樣勇于挑戰。
2. 這個項目的要求對我們來說就像使蚊負山一樣困難,但我們相信隻要努力,成功就在不遠處。
使命重擔、使命艱巨、使命艱難、山重水複等。
負重前行、履險如夷、砥砺前行、刻舟求劍等。
暢行無阻、一帆風順、輕松自在、無難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