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門下侍郎。《新唐書·百官志二》:“ 龍朔 二年改黃門侍郎曰東臺侍郎, 武後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寶 元年曰門下侍郎。”參見“ 鸞臺 ”。
(2).即門下侍郎。《新唐書·百官志二》:“ 龍朔 二年改黃門侍郎曰東臺侍郎, 武後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寶 元年曰門下侍郎。”參見“ 鸞臺 ”。
“鸾台侍郎”是唐代官職名稱,屬于門下省的重要職位,其含義和演變可通過以下要點說明:
官職性質與演變
鸾台侍郎是唐代門下侍郎在不同時期的别稱。根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
職責與地位
鸾台侍郎作為門下省副職,輔助侍中(門下省長官)處理政務,主要職責包括審議诏令、駁正奏章等。門下省與中書省、尚書省并稱“三省”,是中央核心行政機構,因此鸾台侍郎地位顯赫,相當于副宰相。
名稱來源
“鸾台”是武則天時期對門下省的雅稱,源自神話中象征祥瑞的神鳥“鸾”,用以彰顯官署的尊貴。
現代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地位顯貴之人”,但此用法較少見,通常僅用于曆史語境中描述唐代官職。
鸾台侍郎是唐代門下侍郎在武則天時期的特定名稱,屬于中央決策層高官。其演變反映了唐代官制改革的特點,需結合具體曆史階段理解。
鸾台侍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它是一個古代官職名稱,通常指負責輔佐皇帝管理内政的高級官員。
鸾台侍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和“阝”(邑),總共有15個筆畫。
鸾台侍郎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上》中,意為宮殿内的高級侍從。
鸾台侍郎的繁體字是「鸞臺侍郎」。
在古代,鸾台侍郎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西漢時期的《綠绮草堂歌集》中,将其寫作「鸞臺士郎」。
1. 鸾台侍郎奉旨主持國内事務。
2. 他父親曾擔任鸾台侍郎。
與鸾台侍郎相關的組詞有:鸾台、侍郎。
與鸾台侍郎意思相近的詞有:台谏郎、侍中等。這些詞都指負責輔佐皇帝管理内政的高級官員。
與鸾台侍郎意思相反的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