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 濠 上。梁,桥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 濠 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明 刘基 《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 濠 梁之乐谁能写? 袁蚁 死后无画者。” 清 毛序 《偕同人散步》诗:“物我两俱忘,不减 濠 梁兴。” 陈毅 《七星岩》诗:“攀崖试腰脚,垂钓话 濠 梁。”参见“ 濠上 ”。
“濠梁”一词的含义可从字面、典故及引申义三方面综合解析:
“濠”指濠水(今安徽凤阳境内),梁即桥梁。合称“濠梁”即濠水上的桥,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濠梁之性,物我无违”即描述临水观景的意境。
源自《庄子·秋水》中“濠梁观鱼”的哲学辩论:
部分文献提及“濠梁”可指城墙、堤坝的悬崖或高耸建筑(如、3),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与“梁”的多义性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庄子·秋水》原文或相关哲学评注。
濠梁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含有丰富的意义。以下是对濠梁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濠梁的意思是指河渠和桥梁。它可以用于形容河流或渠道的格式,也可以用于描述桥梁的建筑形式。
濠梁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濠”和“梁”。其中,“濠”字的部首是“氵”,总共有10个笔画;“梁”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7个笔画。
濠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工程。在古制中,濠梁用于护城,用以表示城墙和桥梁的意思。后来,人们引申将濠梁用在其他方面,如形容河渠和桥梁的形状和特征。
濠梁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一样,都是「濠梁」。
在古时候,濠梁这个词的汉字写法有所差异。其中,「濠」字的古代写法为「㲎」或「络」;「梁」字的古代写法为「兩」或「良」。
1. 濠梁卧月,如诗如画。
2. 修建城墙和搭建濠梁是保护城市的重要措施。
濠坝、濠池、濠塘、梁桥、梁柱、桥梁等。
水坝、水渠、河桥等。
平路、平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