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誕育皇子的美稱。《後漢書·襄楷傳》:“昔 文王 一妻,誕緻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
“慶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慶育(拼音:qìng yù)指誕育皇子的美稱,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皇室子嗣誕生的慶賀。該詞由“慶”(慶賀)和“育”(生育)組合而成,強調對皇子出生的尊崇與祝福。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後漢書·襄楷傳》:“昔文王一妻,誕緻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
此處通過對比周文王與當時宮廷生育情況,強調“慶育”與德行、政治清明的關聯。
詩詞引用
宋代蔣之奇《奉陪穆父尚書仲至侍郎德和吏部至啟聖院》中寫道:“惟此休祥地,相傳慶育時”,進一步體現其文化意涵。
現代漢語中,“慶育”已不常用,但在姓名學中仍可見其組合,寓意“培養幸福”或“吉慶成長”。若需引用該詞,建議結合具體曆史語境,避免現代誤讀。
慶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慶”和“育”兩個字組成。
成字“慶”是一個由“廣”和“巠”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拼音是qìng,慶字的總筆畫數是7劃。
成字“育”是一個由“月”和“聿”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拼音是yù,育字的總筆畫數是8劃。
慶育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人們稱慶幸之生為慶,而慶育則表示慶幸的生命的誕生和成長。
繁體中文中,“慶育”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對于慶字,古時候的寫法在底部加一點,類似于“慶”字下面有一個小圈,而對于育字,在字的上部會有一個小點。古時的寫法更加繁複且複雜。
1.他們慶育了一個健康的孩子。
2.為了慶育下一代,我們需要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
1.慶祝:表示慶賀、慶典。
2.慶功:表示慶祝成功,感謝功勞。
3.育兒:表示養育孩子、教育孩子。
慶賀、慶幸、慶祝
失育、哀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