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固;牢固。 漢 王充 《論衡·無形》:“如使成器入竈更火,牢堅不可復變。” 唐 白居易 《廬山桂》詩:“枝幹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牢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牢”和“堅”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堅固、牢固、不易破壞。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詞源角度詳細說明:
基本詞義
指物體結構穩固、結實耐用,不易損壞或動搖。
例:城牆修築得十分牢堅,可抵禦外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813頁。
線上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網絡版(教育部官網收錄摘要)。
引申義
可形容抽象事物的穩固可靠,如制度、關系、信念等。
例:兩國締結了牢堅的同盟關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4頁。
文言釋義
古漢語中“牢堅”強調物理與精神層面的雙重穩固。
《漢書·晁錯傳》:“守邊備塞,務在牢堅。”(指邊防工事堅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889頁。
構詞分析
二者同義複用,強化“穩固”含義。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華書局,2005年。
文字學依據
據《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牢”的甲骨文象圈養牲畜之形,後衍生“牢固”義;“堅”從土、臤聲,本指土壤闆結,後擴展至一切堅實之物。二者結合凸顯“持久穩固”的核心語義。
經典文獻用例
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漢典網)。
語用提示:屬書面語,口語中多用“牢固”“結實”替代。
綜合來源:
“牢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láo jiān,主要表示堅固、牢固的含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牢堅”通過“牢”與“堅”的疊加,強化了穩固、不易動搖的語義,既可用于具體事物,也可描述抽象品質。其曆史用例和現代語境共同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不衫不履倡踴赤資資雠柞玳牛大謬當今無輩得民地丁動如脫兔遁化翻盞附議根株結盤公道合理公祖灌漿糊桂椒和甯恨人弘朗鴻名畫船畫絕壺口瀑布箋毫間奏嬌滴滴節堂靜嘉競争進賢用能謹養九大橘中戲懇切澇朝落末買手面斥米面明叡幕友憑霄普羅米修士青蠅染白秦餘望其味無窮乳柱色散山丈生齒省率詩流通俗易懂吞舟無色香火地限米霞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