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華美的遊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 宋 範仲淹 《獻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步隨芳草遠,歌逐畫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絶。”
畫船(huà chuán)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特指裝飾華美、色彩鮮豔的遊船,常見于古典文學對江南水鄉景緻的描繪。其釋義與演變如下:
裝飾精美的船隻
指船身繪有彩畫、雕刻或懸挂帷幔的船隻,多用于遊覽、宴飲。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5冊,第128頁)定義“畫船”為“彩繪裝飾的船”。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需查詢“畫船”詞條)
“畫”的引申義
“畫”在此處非指繪畫動作,而是形容“華美豔麗”,與“畫棟”“畫欄”用法相似。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63頁注:“畫”可表“用畫裝飾的”。
唐代起源
最早見于唐詩,如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中的“舫”即畫船雛形。
文獻:《全唐詩》卷四三五(中華書局,1960年)。
宋元普及
宋代成為江南文人泛舟吟詠的象征,如歐陽修《采桑子》“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描繪西湖畫船盛景。
來源:《宋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9頁。
江南風物代表
常與“煙柳”“笙歌”等意象并置,體現閑適雅趣,如韋莊《菩薩蠻》“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引證:《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02頁。
富貴與逸樂的隱喻
在《紅樓夢》中,畫船象征賈府奢華(如“藕香榭乘船賞菊”情節)。
文獻: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釋“畫船”為“彩飾的遊船”,強調其觀賞性。
鍊接:四川辭書出版社(紙質版ISBN 978-7-80543-814-0)
《辭源》(修訂本)
指出其源于唐宋,多見于文人筆記。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2071頁。
今蘇州、杭州等地仍稱傳統遊船為“畫舫”,延續古意,如西湖“畫舫夜遊”項目。
實例:蘇州博物館官網對“吳門畫舫”的介紹(鍊接)。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獲取完整内容。
“畫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文學應用可綜合如下:
指裝飾華美的遊船,常見于古代詩詞與文學作品中,用以描繪水上宴遊、賞景的場景。
個别資料(如)提到“畫船”作為成語,比喻“心中所想之事已完成”,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存疑,建議以主流文學釋義為準。
若需更多詩詞例證,可參考《全唐詩》《宋詞選》等典籍,或通過滬江詞典、漢典等平台查閱原始出處。
八鬥之才敗局傍絕抱拙卑攝匾紮碧磴賓位蔔筊財主寸楷颠不剌冬天放象蕃客逢然府臧觀象鼓動壕壍橫恩濫賞橫殃飛禍畫楹金科玉條蠲省俊慧開利除害聆音察理露根論求馬銜門戟欽不定芹菜情緒求饒卻非衢關擾穰仍幾認虧瑞佑煽煉殺省生角慎于接物詩毫食相雙金熟議素分茶同心脍未央宮五鬥櫥汙七八糟無下箸處瑕點下崗鮮麗謝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