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筆。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韋蟾》:“ 蟾 曾書《文選》句雲:‘悲莫悲兮生别離,登山臨水送将歸。’以牋毫授賓從,請續其句。”
“箋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箋毫”指紙和毛筆,屬于傳統文房用具的并稱,常用于代指書寫工具或文學創作活動。其中:
文學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全唐詩話·韋蟾》的記載:韋蟾曾題寫《文選》中的句子“悲莫悲兮生别離,登山臨水送将歸”,隨後“以牋毫授賓從,請續其句”。此處“箋毫”指紙筆,用于文人即興創作的情景。
比喻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箋毫”不僅指實物,還引申為文章内容或書法水平的象征。例如,評價他人作品時可用“箋毫精妙”形容文采或筆法高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全唐詩話》等古典文集。
箋毫指的是用細軟的筆尖寫字的技巧。它強調書寫的細膩和精準,特别適用于書法和繪畫等藝術形式。
箋字由“⺮”和“⺍”兩個部首組成,首字母部首為竹部,筆畫數為十一畫。
毫字由“⺁”和“亻”兩個部首組成,首字母部首為毛部,筆畫數為十二畫。
《箋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作者許慎所著。它沒有相應的繁體字形式,仍然使用簡體字書寫。
在古代漢字書寫規範中,箋字的寫法是豎直排列的,而毫字的寫法則是橫平豎直。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寫法發生了變化,現代漢字更多地呈水平排列的形式。
他用箋毫書寫,字迹工整而有韻味。
1. 箋紙:細膩而質地柔軟的紙張。
2. 毫毛:毛筆的筆尖部分。
3. 筆毫:指毛筆的筆尖。
1. 毛筆:用于書法和繪畫的一種工具,也能夠表達類似的細膩與精準的意味。
2. 筆觸:指書法或繪畫中線條的質感或形狀,與箋毫有相似的表達。
粗筆:指用硬筆或寬筆尖書寫所産生的字迹,與箋毫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