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proach to one’s face] 當面指斥
面斥其過
當面斥責。《晉書·孝友傳·劉殷》:“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而況萬乘乎?”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同舍展歡謔,失語輒面斥。” 魯迅 《朝花夕拾·範愛農》:“倘我再說出連累我們的話來,他就會面斥我太愛惜不值錢的生命,不肯為社會犧牲。”
“面斥”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面斥”指當面直接批評或責備他人,拼音為miàn chì()。其核心在于“當面”的即時性和直接性,通常帶有嚴肅或嚴厲的語氣,如“面斥其過”即當面指出對方的錯誤。
2. 應用場景
3. 曆史與文化背景
該詞在古籍中已有記載,如《晉書》提到“不可面斥其過”,清代吳偉業詩中也有“失語辄面斥”的描述(),體現其長期用于表達直接批評的傳統。
4.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面斥》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miàn chì。下面将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面斥》這個詞是由“面”和“斥”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面”部表示與臉、表面有關,是由四個筆畫組成;“斥”部表示驅趕、否定的意思,是由五個筆畫組成。
《面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史記·管晏列傳》中的一段話:“夫人不敢臧否,遂即面斥曰。”意為“這位女士不敢隱瞞,于是當面責備說。”後來演變為表示當面指責、斥責的意思。
《面斥》的繁體字為「麵斥」。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着多種形式,而《面斥》在古時的寫法并無明确記載。然而,根據古代銘文和文獻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字形形态的變化。
這是一個使用《面斥》的例句:“他面斥着我做事不負責任。”意為“他當面指責我做事不負責任。”
以《面斥》為基礎可以組成的詞語有:面對、面對面、無面子。
與《面斥》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當面指責、當面批評、當面斥責。
與《面斥》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私下批評、間接指責、躲避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