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用能的意思、進賢用能的詳細解釋
進賢用能的解釋
同“ 進賢任能 ”。《東觀漢記·明帝紀》:“進賢用能,各得其所。”
詞語分解
- 進賢的解釋 薦舉賢能的人詳細解釋.謂進薦賢能之士。《周禮·春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 賈公彥 疏:“進賢,諸臣舊在位有德行者并草萊有德行未遇爵命者,進之使稱才仕用。”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
- 用能的解釋 任用有才幹的人。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於南則有 承光 前殿, 賦政 之宮,納賢用能,詢道求中。”《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易》稱 顔淵 ,固知選士用能,不拘長幼。”
網絡擴展解釋
“進賢用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jìn xián yòng néng
- 字面含義:舉薦賢德之人,任用有才能者。
- 同義詞:進賢任能、進賢拔能。
出處與用法
-
典籍來源
最早見于《東觀漢記·明帝紀》:“進賢用能,各得其所。”,強調通過選拔人才實現人盡其才。
-
語法結構
- 聯合式成語(ABCD式),中性色彩。
- 多作謂語或賓語,用于描述人才選拔的場景,如“領導者需進賢用能,方能治理有方”。
核心内涵
- 古代政治理念:體現儒家“選賢與能”思想,主張通過德才兼備的人才管理國家。
- 現代應用:適用于企業管理、團隊建設等領域,強調公平選拔與合理任用。
示例與延伸
- 例句:
“公司發展需進賢用能,方能激發創新活力。”
- 近義表達:任人唯賢、舉賢使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東觀漢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賢用能
《進賢用能》是一個成語,意為選拔賢能并加以任用。該成語的組成部分為進、賢、用、能,下面将分别對其進行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賢用能》的部首拆分如下:
- 進:辶(邊走的意思)
- 賢:貝(貝帛的意思)
- 用:用(手的意思)
- 能:貝(貝帛的意思)
根據部首和其他筆畫的組合,可以寫出這四個字的繁體字。
來源
《進賢用能》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衛風·子衿》:“惟此文王,其功伐用能。”這是說隻有文王才能運用賢能人才來取得功績。
繁體
進:進
賢:賢
用:用
能: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進、賢、用、能的形式略有不同:
- 進:辶 + 㐭 + 疊
- 賢:貝(上部是舉手) + 王(左部是兩個橫線)
- 用:丨(上部是兩個橫線) + 寸
- 能:貝(上部是舉手) + 幾(左部是豎線)
例句
他善于選拔人才,是一個懂得如何進賢用能的領導者。
組詞
進用、賢能、能用。
近義詞
引薦適才、識人用人、用人唯才。
反義詞
流于表面、采取隻知其名、不問其實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