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乳岩洞内的石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洞前乳柱繽紛,不減 白龍 。”
“乳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發音:rǔ zhù
核心含義:指鐘乳岩洞内的石筍,屬于地質學中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地質學定義
乳柱是由碳酸鈣沉積形成的石筍,常見于溶洞中。當含有碳酸鈣的水從洞頂滴落時,水分蒸發後鈣質逐漸堆積,形成柱狀結構,與洞頂的鐘乳石(石鐘乳)相對應。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地理學家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洞前乳柱繽紛,不減白龍。”描述了溶洞内石筍密集的景象。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乳柱”可比喻母親的乳房或支撐物體的核心力量,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現代常用語境,可能為個别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溶洞地貌或相關文獻例證,可參考《徐霞客遊記》及地質學資料。
《乳柱》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女性乳房下方的皮膚、肌肉凸起的部分。通常用于文言文或古代文獻中,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乳柱的部首是"⺁"(乙的上部),由8劃組成。
《乳柱》一詞最早見于《列子·湯問》:“湯問于孔子曰:‘夫子容色縮肩,分鬓過耳,有至人之質而不蔽腋乳之柱者也。’”意指孔子的身上有像乳房下方的柱子一樣凸起的部分。
乳柱的繁體字為「乳柱」,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乳柱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一般是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描繪出來,例如通過「卩」字形表示乳房,通過橫線或豎線表示柱狀。
1. 他的體形高大,胸部的乳柱像兩座山峰一樣突出。
2. 古代文人曾以乳柱來形容女性的美麗和豐滿。
乳房、乳頭、乳腺、乳癌、柱子、柱狀
乳房
凹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