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衫不履的意思、不衫不履的詳細解釋
不衫不履的解釋
衣著不整齊。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文靜 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緻使迎之。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老殘遊記》第九回:“這個人也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父最為相契。” 沙汀 《祖父的故事·小城風波》:“便是學生,也都高興他那副不衫不履的脫略性格。”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網絡擴展解釋
“不衫不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shān bù lǚ,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解釋:
- 衫:指上衣;履:指鞋子。字面意思是不穿長衫、不穿鞋子()。
- 引申含義:
- 褒義: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體現自然隨性的氣質()。
- 中性/貶義:也可指衣着不修邊幅、儀容不整()。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唐代杜光庭的傳奇小說《虬髯客傳》。原文描寫唐太宗李世民出場時的形象:“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 場景還原:通過唐太宗灑脫的穿着舉止,展現其豪邁不拘的個性。
3.用法與語境
- 形容人物:
- 可指文人雅士的疏放風格(如《老殘遊記》中人物形象,)。
- 或用于批評他人邋遢不羁(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文學藝術:
4.例句參考
- 清代昭梿《嘯亭雜錄》:“(永忠)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
- 《虬髯客傳》:“太宗不衫不履,神采非凡。”()
5.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拘小節、不修邊幅()。
- 反義詞:衣冠楚楚、規行矩步()。
該成語需根據語境判斷褒貶,既可用于贊賞灑脫真性情,也可調侃或批評儀容不整。其文學淵源深厚,常出現在古典作品中對人物風骨的刻畫。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衫不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不衫不履》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窮困潦倒,衣衫褴褛、沒有鞋襪。形容生活極其貧困,沒有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條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衫不履》由“不”、“衣”、“履”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擁有4、6、9個筆畫。
來源
《不衫不履》這個成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一文,原文為:“窮達有厚,不新飾丑;穆如不衣,不履丸宇。”此成語形象地描繪了生活陷于貧窮的狀況。
繁體
《不衫不履》的繁體字為「不衫不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不過,《不衫不履》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例句
他颠沛流離,不衫不履,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
組詞
不衫不履不衣食,不衫不履不求索。
近義詞
窮困潦倒、貧苦破敗、衣食不繼。
反義詞
衣食無憂、財迷心竅、衣食豐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