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士紳對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稱。對地位較高者,亦稱老公祖、大公祖和公祖父母。流行于 明 清 。《水浒傳》第三四回:“ 秦明 大怒道:‘紅頭子敢如此無禮!不須公祖憂心,不才便起軍馬,不拿了這賊,誓不再見公祖!’” 清 錢謙益 《輸丁議》:“本道公祖諄諄以出丁出資,捍禦桑梓,勸諭鄉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老公祖不知,他與 左良玉 相交最密,常有私書往來;若不早除此人,将來必為内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啐,徵求隱逸,乃朝廷盛典,公祖父母俱當以禮相聘,怎麼要拿起來。”
(2).複姓。 孔子 弟子有 公祖句茲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公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權威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明清時期,士紳階層對知府及以上地方官員(如巡撫、按察司、道台等)的敬稱。對地位更高者,可稱“老公祖”“大公祖”或“公祖父母”。
使用場景
常見于正式文書或對話中,表達對官員的尊重。例如《喻世明言》中記載:“若非老公祖神明燭照,小女之冤,幾無所伸矣。”。
姓氏淵源
公祖為中華複姓之一,源于春秋時期魯國賢哲公祖句茲(字子之),屬黃帝後裔分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該姓氏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有明确記載。
曆史地位
公祖句茲在孔廟中享奉祀,位列七十二賢第四十三位,其家族以先祖名號為氏,延續至今。
“公祖”既是對明清高階官員的尊稱,也是源自孔子弟子的古老複姓。如需進一步了解姓氏源流,可參考《史記》或地方志等文獻。
公祖這個詞可以指公共祖先,即人們共同的祖先。也可以指公認的祖先,即在某個群體或社會中被廣泛認可的祖先。
公祖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用于表示人的字旁),⺩的拆分部首是⺤(用于表示手的字旁)。 公祖這個詞的總筆畫為7畫。
公祖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公和祖兩個字組成的。公的意思是公開、公共、公正等,祖的意思是祖先、家族的根源等。
公祖的繁體字為公祖。
在古代,公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曆史時期的漢字字形有所變化,但基本意思仍然相同。
1. 他們都是石家莊市的公祖,具有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傳承。
2. 這座古老的建築是我們家族的公祖所建。
公共、公正、公認、祖先、家族
共祖、祖宗、始祖
非祖、後代、嫡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