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壸漿箪食”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原意
指百姓用竹籃(箪)盛飯食,用壺(壸)裝酒漿茶水,以歡迎或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該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箪食壸漿,以迎王師”,生動描繪了古代百姓對仁義之師的熱情支持。
引申義
後多用于形容民衆自發犒勞軍隊或表達對正義力量的擁護,強調民心所向的場景。
若有進一步疑問,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進行對照。
《壸漿箪食》是一個成語,意為簡單的生活,也可以指代簡樸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壸漿箪食》的拆分部首是士(shì)、水(shuǐ)、⺮(zhú)和⺗(lì),它包含了21個筆畫。
《壸漿箪食》源自《詩經·小雅·壸》篇,這篇詩描寫了古代人們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境界。
《壸漿箪食》的繁體字為「壺漿箪食」。
在古時候,「壸漿箪食」可以寫作「壺漿箪食」,也可以寫作「壺槳箪食」。
1. 過着壸漿箪食的日子,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2. 學會珍惜壸漿箪食的歲月,不追求過多的物質享受。
與《壸漿箪食》相關的組詞有:壺酒澆菜、漫飲徜徉、箪食壺漿。
與《壸漿箪食》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簡陋茶膳、米飯豆羹。
與《壸漿箪食》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大擺宴席、奢華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