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廢。 晉 陶潛 《桃花源詩》:“往迹浸復湮,來逕遂蕪廢。” 明 高攀龍 《東林會約序》:“﹝講學者﹞自 元 以來,蕪廢久矣。”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國藩 ﹞駑緩多病,百無一成,軍旅馳驅,益以蕪廢。”
“蕪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蕪廢”指荒廢,多用于描述田地、事業或事物的廢棄狀态。該詞由“蕪”(雜草叢生)和“廢”(廢棄)組合而成,強調因缺乏管理而導緻的荒蕪現象。
自然場景
指田地、園林等因無人耕種或打理而雜草叢生。
例: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田園将蕪,胡不歸?”
抽象引申
可比喻事業、學業或社會事務的荒廢。
例:清代曾國藩《聖哲畫像記》中提到“益以蕪廢”,指自身事業未成。
文學描述
部分文獻中亦用于形容文辭雜亂,如《世說新語》評陸機文章“深而蕪”。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歸去來兮辭》《世說新語》等文獻。
蕪廢是一個動詞詞語,意思是草木蔓延繁茂,叢生紛亂,并逐漸廢棄或荒廢。
蕪廢是由“艹”和“非”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蕪廢》一詞最早出自《詩經·秋風辭》,用以描繪草木繁茂、荒廢的景象。
蕪廢的繁體字為「蕪廢」。
在古代漢字中,蕪廢的寫法為《草+廢》。
這片廢棄的農田已經蕪廢多年,變成了一片荒草叢生的地方。
廢墟、廢料、廢棄、廢舊。
草木叢生、荒廢。
整潔、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