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道的意思、斷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道的解釋

(1).截斷道路;阻塞道路。 三國 魏 曹操 《上言破袁紹》:“從弟 濟陰 太守 敍 與 紹 書雲:‘……便欲送璽,會 曹操 斷道。’”《晉書·劉隗傳》:“ 周嵩 嫁女,門生斷道解廬,斫傷二人, 建康 左尉赴變,又被斫。” 唐 柳宗元 《行路難》之三:“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

(2).攔路搶劫。 梁斌 《紅旗譜》二四:“回去告訴老鄉親們!我 嚴運濤 ,一不是砸明火,二不是斷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道”的漢語詞典釋義

“斷道”在漢語中屬于複合詞,由“斷”和“道”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本義及語境理解:

  1. 基本義:阻斷道路

    “斷”指截斷、隔絕,“道”指道路、通道。合指因障礙、破壞或人為幹預導緻道路無法通行。

    例:山洪暴發,沖毀橋梁,斷道三日。

  2. 引申義:中斷途徑或方法

    抽象引申為阻斷某種途徑、方法或進程,強調連續性被破壞。

    例:談判因分歧陷入僵局,溝通渠道幾近斷道。

  3. 特殊用法:劫道(方言/古語)

    古漢語或方言中可指攔路搶劫(如“斷道剪徑”),屬口語化表達。

    例:《水浒傳》中常見綠林好漢“斷道劫財”的情節。

字源與文化依據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斷道”為“阻斷道路”,強調交通中斷的實義。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斷道”的“攔路搶劫”義項,注明屬古語用法。

  3. 《古代漢語詞典》

    解析“斷”與“道”的語義演變,佐證複合詞形成邏輯。

引用示例(增強權威性)

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斷道”指道路阻斷,如“施工斷道,車輛需繞行”。在古漢語語境中,《漢語大詞典》亦記載其“劫道”義,如《三俠五義》中“惡賊斷道,為害鄉裡”。

(注:因未提供可引用網頁鍊接,來源僅标注文獻名稱。實際應用中可替換為權威線上詞典鍊接,如《漢語大詞典》線上版:www.hanyudacidian.cn)

網絡擴展解釋

“斷道”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截斷或阻塞道路
    指通過人為或自然方式使道路無法通行。例如:

    • 三國時期曹操在《上言破袁紹》中提到“曹操斷道”,描述軍事行動中阻斷敵方交通。
    • 唐代柳宗元《行路難》中“飛雪斷道冰成梁”,形容冰雪覆蓋道路的場景。
  2. 攔路搶劫
    引申為在道路上實施搶劫行為。例如:

    • 現代小說《紅旗譜》中,角色嚴運濤聲明自己“不是斷道”,即否認參與搶劫。

二、引申與擴展

三、使用示例

  1. 曆史文獻:曹操軍事策略中的“斷道”體現戰術性封鎖。
  2. 現代場景:示威活動阻斷道路(如秘魯居民抗議事件)。
  3. 文學描寫:小說中通過“斷道”刻畫人物行為或環境阻礙。

四、權威性說明

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查字典)均以“截斷道路”和“攔路搶劫”為核心釋義,其他引申義需謹慎參考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不速之客草木插頁晨煙俶靈倒床頂個肚臍發明風礫否終斯泰阜財撫慰高遰宮庭音樂公玉歸雲古昔海沸江翻谽然護青滹沱見戶交志駕說極而言之悸駭積壞警跸劇鎮誇誕闌縱略略梁欐漫失馬蠅媒錢描鸾刺鳳囊首排歌雀鳥商賈殺頭蜀都鼠尾帳送餪送丸松香隨勢肅菁台翰爣爣探騎透河井團轉萬古蟾誤恩孝德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