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後土的意思、皇天後土的詳細解釋
皇天後土的解釋
[the heaven and earth] 古人對天地的尊稱
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左傳·僖公十五年》
詳細解釋
謂天神地祇。《書·武成》:“厎 商 之罪,告於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伐越》:“皇天後土,鑒生平忠孝之心;名山大川,諒宿昔英豪之氣。”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論》:“嗚呼! 丹 之心事可以告之皇天後土而無憾矣。”《痛史》第七回:“説罷,他就大叫皇天後土,列祖列宗,那一掬英雄熱淚不由地如斷綫珍珠一般歷歷落落滾将下來。”
詞語分解
- 皇天的解釋 對天及天神的尊稱。《書·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楚辭·離騷》:“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漢 許慎 《五經異義·天號》引《古尚書說》:“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
- 後土的解釋 ∶古代稱大地 ∶土地神河東後土。;;《漢書;李廣蘇建傳》皇天後土詳細解釋.對大地的尊稱。《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後土而戴皇天。”.泛指土地,泥土。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蔔辰雲窆,永寧
網絡擴展解釋
“皇天後土”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詞源與構成
- 字面拆分:“皇天”指天或天帝,“後土”指地或土神()。其中“後”并非方位詞,而是上古對君主的尊稱,如“後土”即“大地之主”()。
- 最早出處:見于《尚書·武成》“告于皇天後土”及《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後土而戴皇天”()。
二、本義與引申義
- 原始含義:對天地的尊稱,表達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 引申内涵:舊時迷信認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常用于誓言或盟約中以示公正()。例如李密《陳情表》中“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三、文化内涵
- 神話背景:後土在神話中被尊為“大地之母”,與天帝共同構成宇宙二元神系()。
- 祭祀傳統: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時,“皇天後土”是重要對象,體現“天人合一”思想()。
四、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作賓語使用()。
- 典型語境:多用于莊重場合,如盟誓、奏表、祭文等()。
五、相關神明考據
- 後土形象:漢代被納入道教體系,稱“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與玉皇大帝并稱“天公地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兒女英雄傳》等),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皇天後土》的意思
《皇天後土》是一個成語,形容在社會上占據統治地位的君主或者政府。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政權的高峻和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皇天後土》的拆分部首是“白、口、土、日”;它的總筆畫數為19。
來源
《皇天後土》一詞來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莊子》中的一篇章節。在這篇文章中,莊子用《皇天後土》來比喻一個統治者的地位和權威。
繁體
《皇天後土》的繁體寫法是《皇天後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皇字的上部是“糏”,下部是“白”;天字的上部是“大”,下部是“一”;後字的上部是“包”,下部是“叨”;土字的上部是“鬥”,下部是“又”。
例句
他掌握了權力,成為了那個國家的《皇天後土》。
組詞
皇帝、天子、後妃、土地、土壤
近義詞
君王、帝王、統治者
反義詞
庶民、平民、被統治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