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衣的意思、儒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衣的解釋

(1).猶儒服。《後漢書·儒林傳論》:“其服儒衣,稱先王,遊庠序,聚橫塾者,蓋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詩:“儒衣山鳥怪, 漢 節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盧雙月》:“兒明作丈夫裝,出與當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晉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貢舉》詩:“儒衣羞此别,去抵 漢 公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儒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文獻資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儒服
    指儒家學者或文人所穿的服飾,具有鮮明的文化象征意義。例如《後漢書》提到“服儒衣,稱先王”,即通過服飾體現儒家身份。

  2. 穿儒服的行為
    表示以儒者形象示人,如清代王韬作品中“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晉接”,強調通過衣着展現儒家風範。

二、引申含義

  1. 借指儒生
    唐代杜甫詩句“儒衣山鳥怪,漢節野童看”,以“儒衣”代指儒生群體,突出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

  2. 比喻儒家思想與道德标準
    成語中“儒衣”象征儒家學說倡導的品德修養與社會規範,如形容人“行為符合儒衣”即指其遵循儒家倫理。

三、文獻與使用場景

四、總結

“儒衣”既指具體服飾,也延伸至儒生身份及儒家精神内核。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既可寫實,亦可抽象為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儒衣》的意思

《儒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性服裝。儒衣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着裝,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穿着儒衣的人通常被視為儒家學問的傳承者,代表着儒家信仰、學識和精神追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儒衣》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衤”和“衣”,其中的“衣”是“衤”的意義擴充。根據《康熙字典》的說法,它的部首是衣的一種變體。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

《儒衣》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形容孔子的服裝,意在強調其身份和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則。在繁體字中,儒衣的表示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儒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儒衤”,其中的“衤”是“衣”的變體,表示衣物。這種寫法在曆史發展中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儒衣”。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樸素的儒衣,看上去十分莊重。

2. 孔子為了弘揚儒家思想,常年身着儒衣,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君子。

組詞

儒家、儒學、儒釋道、古儒、儒道、儒者、儒風

近義詞

士服、文繡、士服裝、士課

反義詞

野蠻、無知、庸俗、不文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