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魯弱小。 清 唐甄 《潛書·善施》:“惠人之道,必先魯弱;強有力者次之;敏多求者次之;忠獻之後次之。”
“魯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ǔ ruò,其核心含義為愚魯弱小,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群體在智力或能力上的不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唐甄的《潛書·善施》:“惠人之道,必先魯弱;強有力者次之;敏多求者次之;忠獻之後次之。”
句中提出“幫助他人應優先照顧魯弱之人”,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需注意語境,避免直接用于形容他人(可能含貶義)。
“魯弱”是古漢語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近義詞,可參考“愚弱”“孱弱”;反義詞則如“聰慧”“強健”。
《魯弱》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在精神、體力或道德上都很虛弱、軟弱失去力量的狀态。
《魯弱》的部首是魚,總共有9個筆畫。
《魯弱》來自《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身正而魯弱,不敢出辟。”意思是指一個人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雖然人正直,但卻故意掩飾自己的實力,顯得軟弱無力。
《魯弱》(lu3ruo4)是《魯弱》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魯弱》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依然表達相同的意思。
1. 他身體魯弱,經常生病。
2. 她在團隊中魯弱一點,需要我們給予更多支持和鼓勵。
1. 力量魯弱
2. 精神魯弱
3. 體力魯弱
1. 衰弱
2. 柔弱
3. 瘦弱
1. 強壯
2. 健康
3. 堅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