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矶頭的意思、矶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矶頭的解釋

(1).矶上;亦指矶的前頭一部分。 唐 常建 《戲題湖上》詩:“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呂洞賓 ﹞因和那樵夫飲了幾盃酒,不覺的醉了。咱脫下這簑衣來鋪着,就這磯頭上睡一覺。” 明 陳所聞 《解三酲·壽方嘯門》套曲:“非帶雨磯頭垂釣,便分泉種竹庭臯。”

(2).保護河岸、堤防和灘地的靠岸較短建築物。也 * 嘴壩、馬頭或垛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矶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自然地理概念

  1. 基本定義
    指河流兩岸或湖泊邊緣突出的岩石、礁石地貌,通常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這種地貌在長江中下遊較為常見,如著名的采石矶、燕子矶等。

  2. 形成與景觀特征
    矶頭多由基岩山體構成,峭壁臨江,地勢險要,常成為登高觀景的勝地。例如,陸遊在《入蜀記》中描述“凡山臨江皆曰矶”,并提到矶頭附近水流湍急的景象。


二、水利工程術語

  1. 人工建築功能
    指保護河岸、堤防的短型靠岸建築物,又稱“雞嘴壩”“馬頭”或“垛堆”。其作用是減緩水流對岸線的沖刷,防治水患。例如,湖北監利曾修建一矶頭以疏導荊江洪水。

  2. 曆史應用
    自宋代起,矶頭作為水利設施被廣泛使用。1928年監利一矶頭的修建即是為了治理長江險段,保障防洪安全。


三、文學與人文意義

矶頭因兼具自然險峻與人文景觀,常成為詩詞意象。如唐代常建《戲題湖上》中“湖上老人坐磯頭”,描繪了矶頭作為垂釣、觀景場所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采石矶、燕子矶等),可參考地理類文獻或曆史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矶頭

矶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石部和投部組成的。石部表示與石頭相關的字詞,而投部表示與投擲相關的字詞。矶頭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為7。

矶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矶頭通常指海岸上的礁石或突出的石頭。它經常被用來指代河流或者海洋中的石頭。在現代漢語中,矶頭隻作為名詞使用,用來描述某處突起的石頭,尤其指海岸上的岩石。

在繁體字中,矶頭的寫法為磯頭,石部部首上方加了額外的一筆。

古時候,矶頭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舊字形為䇂,石部在左邊,而投部在右邊。

以下是關于矶頭的幾個例句:

1. 潮水拍打着矶頭,發出悅耳的聲音。

2. 我們在矶頭捕捉了很多魚。

3. 他坐在矶頭上,凝視着遠方的大海。

以下是幾個與矶頭相關的詞組:

1. 矶灘:指海岸上的石頭灘地。

2. 石矶:指突出于江河湖海面的石頭。

3. 矶石:指突出于海洋中的礁石。

以下是矶頭的一些近義詞:

1. 岩石

2. 潮石

3. 海礁

以下是矶頭的一個反義詞:

1. 平地

所以,矶頭是一個用來描述海岸上突起的石頭的詞語,它源自古代,擁有多種寫法和近義詞,常常被用來描述海岸景觀或者作為詩詞中的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