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戒奮勉。 明 歸有光 《夏懷竹字說序》:“號至近世始盛,山溪水石,遍于閭巷,然使其無誇詡之心,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
“警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ǐng miǎn(注音:ㄐㄧㄥˇ ㄇㄧㄢˇ),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警戒奮勉,即通過提醒、告誡使人保持警惕,同時鼓勵其努力進取。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歸有光的《夏懷竹字說序》:“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強調以謙遜态度實現自我鞭策。
“警勉”融合了警示與激勵的雙重功能,既可用于個人修身,也可用于勸誡他人,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省”與“進取”的重視。
《警勉》是一種警示和勸勉的意思。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傳遞着警醒、警戒和勉勵、勸導的含義。
《警勉》這個詞的部首是言字底部的警,表示與言有關的意思;勉則是一個獨體字,體現了一種鼓勵和奮發向上的意義。警的筆畫數為6,勉的筆畫數為9。
《警勉》這個詞最早見于《漢書·刑法志》,意為警戒和勸勉人們遵守法令、規章制度。後來,它逐漸延伸到警示和勸勉在各類行為、思想和态度上的運用。
在繁體漢字中,警勉的寫法為「警勉」,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警勉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字體的變形可能有些差異。
1. 他的失敗經曆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勉的鐘聲。
2. 這篇文章對讀者發出了一道警勉,提醒大家保持警醒,注意自己的言行。
1. 警示:警醒并提示或告誡他人注意某種危險或錯誤。
2. 勉勵:鼓勵别人奮發向上,達到更高的目标。
1. 提醒:警示和提醒他人注意某事物或某種情況。
2. 勸導:以言語或行動對他人進行引導和勸告。
1. 貶義:帶有************的意思,與警勉相反。
2. 安撫:通過安慰和緩解舒緩他人的情緒,與警示和勸勉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