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侵之敵;敵軍。《墨子·七患》:“故國離寇敵則傷,民見兇饑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後漢書·西羌傳論》:“惜哉寇敵略定矣,而 漢 祚亦衰焉。” 許地山 《螢燈》:“ 難勝 太子便請求父王給他一支兵,由他領出都門去抵禦寇敵。”
“寇敵”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寇敵”指入侵的敵人或敵軍,強調外來的敵對勢力。其中: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軍事或曆史語境中的敵對關系,如:
四、近義與辨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寇敵”是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常用于強調外來侵略者的威脅性。
《寇敵》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指的是敵人、仇敵。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寇」和「敵」。
「寇」高橫起提,上殳下灬,具體有6畫。它是由「曲」和「束」兩個部首組成。在這個詞中,「寇」的意義是指侵略、打劫。
「敵」是一個簡化的字形,13畫。它由「攵」和「舌」組成。在這個詞中,「敵」的意義是指對抗、與自己為敵。
《寇敵》這個詞最早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由于戰亂頻繁,人們常常用「寇敵」來形容入侵的敵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漸漸成為常用字彙。
在繁體字中,「寇」和「敵」的字形與簡體字類似,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寇敵」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拼音并沒有改變。
1. 民衆緊盯着寇敵的行動,隨時準備抵禦攻擊。
2. 這個國家已經成功擊退了外來的寇敵。
1. 對寇敵頑強抵抗。
2. 集結軍隊與寇敵作戰。
3. 保家衛國,抵禦寇敵。
1. 仇敵
2. 敵人
3. 對手
1. 盟友
2. 同盟
3. 朋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