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音壁的意思、回音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音壁的解釋

一種能将聲音沿牆面傳送的環形牆壁。因聲波的波長比圍牆半徑小得多,聲波以束狀沿牆面連續反射前進,故靠牆輕聲細語,在遠處貼近牆面仍能聽清。 北京 天壇 南部的回音壁,建于 明 嘉靖 九年(公元1530年),是磚砌圓形光滑的大圍牆,高6米,直徑65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回音壁是一種具有特殊聲學效果的環形建築結構,常見于古代建築中,尤以北京天壇的皇穹宇圍牆最為著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特征

回音壁指通過精确設計的弧形牆面,使聲波沿牆壁連續反射傳播的結構。其核心特點是能将輕聲細語沿牆面遠距離傳遞,且聲音清晰悠長。例如,北京天壇的回音壁高3.72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面采用磨磚對縫工藝,表面光滑平整,頂部覆蓋藍色琉璃瓦。

二、聲學原理

  1. 反射機制:因圍牆半徑遠大于聲波波長,聲波以束狀沿牆面連續折射前進。當兩人分站東、西配殿後貼牆低語時,聲波可傳遞一二百米仍清晰可聞。
  2. 材料特性:使用明代澄江磚(質地細密,敲擊有聲、斷面無孔)建造,配合光滑牆面和标準弧度,形成圓形聲場,極大減少聲能損耗。

三、曆史實例

北京天壇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中國現存最著名的聲學建築之一。其磚砌圓形圍牆高6米,直徑65米,展現了古代工匠對聲學原理的深刻理解。

四、文化意義

這種聲學現象曾被賦予“天人感應”的神秘色彩,現作為中國古代科技智慧的實證,體現了建築與物理原理的完美結合。

參考資料

相關數據綜合自天壇古建築研究、聲學原理分析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音壁》是指一種能夠反射聲音的建築物或設施,使聲音能夠在牆壁上回蕩并産生回音的現象。它可以用來測試聲音的回音時間和強弱,也可以用來增加演出或演講的音效效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回音壁》這個詞由偏旁部首組成,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回”和“壁”。 - “回”字的部首是“囗”,有4畫; - “壁”字的部首是“土”,有4畫; 因此,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 《回音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據說,古希臘的劇院和競技場常常會建造具有回音效果的牆壁,用以增強音響效果。這種建築技術傳入中國後,後人将這種現象稱為“回音壁”。 繁體: 《回音壁》的繁體字為「迴音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回音壁的寫法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回音壁的古代寫法為「囘音壁」。 例句: 1. 參觀者在回音壁前大聲喊叫,聽到自己聲音的回響讓他們感到驚奇。 2. 這座劇院的回音壁效果非常出色,使得演出更加生動。 組詞: 1. 回音效應 2. 回音設備 3. 回響時間 4. 回聲反射 近義詞: 1. 音響牆 2. 回聲牆 反義詞: 1. 吸音牆 2. 隔音牆 以上就是關于《回音壁》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