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啟。書劄用語。如:肅啟者:頃接訓示,敬悉種切。
(2).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肅啟。
“肅啟”是一個古代漢語用語,主要用于書信和官方文書中,表達恭敬、莊重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肅”(恭敬、莊重)和“啟”(開啟、陳述)組成,整體意為恭敬地向上級請示或報告。在古代官場中,多用于正式場合的書面溝通,如官員向皇帝或上級提交文書。
書信開頭敬辭
在信件起始處使用“肅啟者”,表示對收信人的尊敬。例如:
“肅啟者:頃接訓示,敬悉種切。”(意為:恭敬地陳述:剛收到您的教導,已知悉一切。)
署名末的結束語
在信件末尾署名後标注“某某肅啟”,體現謙恭态度。例如:
“臣王安石肅啟”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仿古文體或某些正式商務信函中仍可見,用于營造莊重感。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肅啟”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規範,是古代文書禮儀的典型代表。
肅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肅靜地打開或關閉某個東西。在這個詞中,“肅”代表肅靜、安靜,“啟”代表打開、揭開。肅啟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重要場合或莊重時刻的動作。
肅啟的部首是⺮(竹字頭),由5個筆畫組成。
肅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清代的《康熙字典》中有所記載。在繁體字中,“肅”字的右邊加一個“青”字旁,寫作“肅”,而“啟”字則沒有太多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肅”字的寫法在古代會加上兩個額外的橫折,表示更加恭敬的意義,而“啟”字的上半部分可能會有一點點弧度。
他肅肅地啟封了那封古老的信件。
肅靜、肅然、肅穆、啟發、啟示
莊重、肅穆、靜谧
張揚、喧嘩、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