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言慎行的意思、謹言慎行的詳細解釋
謹言慎行的解釋
[speak and act cautiously] 嚴謹其言論,審慎其行為
詳細解釋
說話小心,行動謹慎。語本《禮記·缁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6*民謹於言而慎於行。”《宋史·李穆傳》:“質厚忠恪,謹言慎行,所為純至,無有矯飾。” 清 陳儀 《贈翰林院編修畹茲張公暨配王氏孺人墓志銘》:“聞所以誡其子者,以謹言慎行、知足安貧為訓。”
詞語分解
- 謹言的解釋 .敬慎進言。《穀梁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衞侯 胥命于 蒲 。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謂恭敬上言。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臣 德裕 等誠歡誠躍,頓
- 慎行的解釋 行為謹慎檢點。《孝經·感應》:“宗廟緻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唐 孟郊 《送鄭仆射出節山南》詩:“惜命非所報,慎行誠獨艱。” 明 方孝孺 《求古齋記》:“ 慈溪 孫君 元禮 篤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謹言慎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謹言慎行”是由“謹言”和“慎行”組成的并列式成語,形容人說話做事小心謹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說話小心,行動謹慎”,體現儒家文化中“克己複禮”的處世哲學。該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缁衣》中“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強調言行需經審慎考量。
從字義構成看:
- 謹言:以“謹”為核心,表示言語上保持克制,避免失言。《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包含“恭敬、嚴謹”的态度,常用于勸誡不可妄議是非。
- 慎行:以“慎”為準則,要求行為合乎規範。漢代賈誼《新書》中“慎始敬終”的典故,進一步延伸了行動需始終如一的含義。
現代用法中,該詞多用于職場、社交等需要高度責任感的場景。例如《新華成語詞典》引例:“外交官的一舉一動關乎國家形象,必須謹言慎行”,凸顯其現實指導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謹言慎行”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說話和行動都小心謹慎,強調在言行上要慎重考慮,避免因輕率引發不良後果。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人在言語和行動上需保持高度謹慎,不輕易發表可能引起麻煩的言論或做出沖動的行為。
- 深層内涵:既包含“三思而後行”的行動準則,也強調說話前需考慮後果,體現儒家倡導的修身之道。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出自《禮記·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
- 演變關聯:與《論語》中“慎言其餘,則寡尤;慎行其餘,則寡悔”的思想一脈相承,強化言行與個人修養的關系。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素來謹言慎行”。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由“謹言”和“慎行”并列構成,二者互為補充。
- 感情色彩:中性詞,可用于褒義(如贊許穩重)或提醒語境(如勸誡勿輕率)。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側重謹慎态度)。
- 反義詞:胡作非為、口無遮攔、輕舉妄動(強調言行失當)。
五、現代應用
- 適用場景:多用于職場、社交等需要克制言行的場合,例如提醒在敏感環境中注意措辭。
- 文化延伸: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處世哲學,與西方“沉默是金”(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難陀闆直操弦撦磔癡突舛錯單複電察電場調化錠子茶東山日頭一大堆鰪鱂二婚頭蕃客飯秦分訴甘瓠給贍行政訴訟嚎呼鴻翼畫外音晖暎婚禮疾加颡家生婢子羁鴻進酖禁坊錦窠笄女吉興岠虛控總阃席兩本位制戾夫内痔秾缛燂洗橋路蚑離秋毫勿犯秋千泣下如雨七佐肉搏若下傷寒論折訟實封銅篆婉曲違啎危言谠論嘯傲湖山協愛系馬